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无此成语。
走字开头的成语(18个):
走马观花、
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
走马章台、
走为上策、
走为上计、
走头无路、
走马到任、
走马赴任、
走花溜水、
走伏无地、
走花溜冰、
走石飞沙、
走为上着、
走投没路、
走漏天机、
走投无路、
走南闯北。
声字结尾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3成语:
空谷传声、
雅雀无声、
雁过留声、
引吭高声、
默不作声、
吠影吠声、
假誉驰声、
掷地有声、
百口同声、
泣不成声、
掩口失声、
雏凤清声、
北鄙之声、
众口同声、
玉振金声、
绘影绘声、
削铁无声、
杜口吞声、
蜂目豺声、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鸦鹊无声、
兵贵先声、
鱼帛狐声、
揣骨听声、
交口同声、
鹤唳风声、
望尘僄声、
饮泣吞声、
言为心声
燕语莺声、
亡国之声、
逐影寻声、
默不作声、
哑口无声、
百口同声、
百舌之声、
风尘之声、
舍实听声、
泣不成声、
作金石声、
雏凤清声、
鸦雀无声、
谠言直声、
蜂目豺声、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兵贵先声、
鱼帛狐声、
交口同声、
众犬吠声、
比肩齐声、
鹤唳猿声、
千棰打锣,一棰定声、
遁迹销声、
掷地赋声、
口口声声、
喏喏连声、
诺诺连声、
一口同声、
掞藻飞声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变徵之声、
靡靡之声、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吠形吠声、
屏气吞声、
寂然无声、
万籁无声、
狐听之声、
阒然无声、
铮铮有声、
饮气吞声、
唯唯连声、
逐影吠声、
游光扬声、
铲迹销声、
大放悲声、
匿迹销声、
正色厉声、
掷地金声、
众犬吠声、
阒无人声、
异口同声、
附影附声、
大音希声、
万赖无声、
掷地作金石声、
谬采虚声。
空谷足音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跫然足音 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笙磬同音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亡国之音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一锤定音 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异口同音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北鄙之音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遏密八音 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袅袅余音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泮林革音 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绕梁之音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桑间之音 指淫靡的音乐。
水月观音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5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
弦外有音 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一槌定音 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一口同音 犹言众口一词。
人百其身
人不聊生
人声鼎沸
身和生结尾的都有,第二个字是声的也有,就是没有你要的那个啊……
寂然无声 寂静没有声音
谬采虚声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兵贵百先声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大放悲声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谠言直声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杜口吞声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吠形吠声 比喻跟度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吠影吠声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版
绘影绘声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权
口口声声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空谷传声 在山谷里叫喊一声,立刻听到回声。比喻反应极快。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匿迹销声 指隐藏进来或不公开露面。
泣不成声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诺诺连声 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万赖无声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