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抄之九日登高处》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我来秋浦政逢秋,梦里曾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袭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知思楼。
问著州尼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表达了作者早就熟悉向往感情道
池州,简称池,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7a64e4b893e5b19e362业转移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区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的所在地。
齐山,安徽池州市城区。齐山名字最早记载于唐代,有说齐山有十余座小山峦,其高几乎相等,十分整齐,故而得名;另一说法是:唐贞观年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时,常游这座秀美玲珑的无名小山,后因他“有惠政于池,后人仰其功德,以其姓而命山名。包公表示赞赏后一种说法。吴照邻等人立即请包公为齐山题写山名,以正其号。包公欣然命笔,写下了堂堂正正高大刚健的“齐山”二字,并刻于寄隐岩崖壁之上,笔力遒劲,果有青天所龙图之气概。
齐山脚下有金地藏寺。齐山附近历史上寺庙众多,香火旺盛,尤以华盖禅寺最具规模! 其始建于宋朝,复建于明清,后遭日军轰炸,又兼文革破坏,几经变迁,仅余残垣破柱而已!近来在党政府的关心下,陆续有僧欲兴,然因缘未至,故屡屡中途而辍。后大九华山月身宝殿住持和尚上圣下富法师,不忍祖师道场衰微,欲继如来之胜业,解众生之倒悬,秉地藏之宏愿,利一方之群生。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起,杜牧做了两年的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
《九日齐山登高》是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全诗如下: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白话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首联:“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起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首句叠用“秋”字,格调清爽流利,表现出轻松喜悦的心情;次句说自己早就向往秋浦,魂梦中曾到此地;这次来到池州,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了。以实copy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