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释义: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希望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郗超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 ① ,既已狼噬 ② 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 ③ 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 ④ 必能立勋。”元 ⑤ 功既举 ⑥ ,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 ⑦ 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问晋鼎:夺取东晋政权。问,夺取。鼎,象征政权。②狼噬:像狼一样吞咬。③履屐:鞋子和木屐(鞋),比喻细小的事情。④容:当,表推测语气。⑤元:大。⑥举:建立。⑦重:推崇,尊重。
〔译文〕
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8。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占据梁岐之后,又对淮阴虎视眈眈。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
〔简析〕
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文章虽短,但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完整。
识鉴第七之二十二、不以爱憎匿善
(原文)郗来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自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百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译)郗超和谢玄关系不好。苻坚要消灭东晋,已经占领了梁州、岐山,又逼近淮河以南地区。这时朝廷决定派谢玄北上讨伐,人们对此颇有异度议。只有郗知超说:“此事一定会成功。从前,我和谢玄都在桓宣武府里共事,见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找到合道适的人选。所以他一定会建立功勋。”大功告成后,人们都赞叹郗超的预见,又钦佩他不以个人爱憎而埋没他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