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百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度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回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答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注音:zhāo zhāo hán shí yè百 yè yuán xiāo 寒食:清明节;元宵:元宵节。度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早晚都像过节一样。形容生活奢华,整天寻欢作乐。 在《元曲选白仁甫内<梧桐雨>一》中有:“寡人自从得了杨贵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之句容。
岁岁朝朝不是成语
岁开头成语 :
岁月不居、
岁月流转、
岁暮天寒、
岁物丰成、
岁寒三友、
岁寒知松柏、
岁聿其暮、
岁朘月耗、
岁不与我、
岁稔年丰、
岁时伏腊、
岁比不登、
岁在龙蛇、
岁序更新、
岁寒松柏
形容天天像过佳节一样极尽欢乐。
寒食节,是山西zhidao民间春季一个重要节日。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内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容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