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家徒四壁
环堵萧然
囊中羞涩
难以为继
一贫如洗 一无长物 踵决肘见 不名一钱
赤贫如洗 箪食瓢饮 家贫亲老 家贫如洗
金钗换酒 贫病交加 贫病交迫 穷困潦倒
青黄不接、青黄未接、三饥两饱、囊中羞涩、捉襟见肘
一、青黄不接 [ qīng huáng bù jiē ]
【解释】: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物力前后接不上。
【出自】:元 江西地方官府 《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译文】:当天正是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的时候,各处事需要特别注意物价。
二、青黄未接 [ qīng huáng wèi jiē ]
【解释】: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同“青黄不接”。
【出自】:宋·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译文】:城市的人民,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吃在常平的十家中有九家。
三、三饥两饱 [ sān jī liǎng bǎo ]
【解释】: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出自】:宋·惠洪《冷斋夜话·野夫长短句》:“刘野夫留南京,久未入都,渊材以书督之,野夫答书曰:‘跛子一生别无路,展手教,化三饥两饱。回视云汉,聊以自诳元神。’”
【译文】:刘野留在南京,很久未入都城,渊写信督促他,男人答书说: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32“跛子一辈子别无路可走,展手教,饥一顿,饱一顿。回头看银河,只能自我欺骗。“
四、囊中羞涩 [ náng zhōng xiū sè ]
【解释】:指没有钱或经济不宽裕(含委婉意)。
【出自】:出宋·阴时夫《韵正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译文】:阮孚拿着一个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是什么东西?’曰:‘里边只有一个钱在看着袋子,害怕袋子它害羞啊!。’”
五、捉襟见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解释】:也说捉襟肘见。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译文】:曾子住在卫国的时候,衣服破烂,面部浮肿,手和脚都磨出了很厚的老茧。
挨冻受饿 [ ái dòng shòu è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安贫乐道 [ ān pín lè dào ]:道,主张,思想。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白手空拳 [ bái shǒu kōng quán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我从十几岁上,拿了一双白手空拳,和吴继之两个混;我们两个向没分家,挣到了一百多万。”
白屋寒门[ bái wū hán mén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穷困,身居在白屋寒门。”
百巧成穷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 ]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出处:宋·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不名一钱 [ bù míng yī qián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朝趁暮食 [ zhāo chèn mù shí ] :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人都叫我王小二……家中穷窘,朝趁暮食。”
掣襟露肘[ chè jīn lù zhǒu ] :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6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出处:《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露肘。”
赤贫如洗[ chì pín rú xǐ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先哲丛谈物茂卿》:“初卜居于芝街,时赤贫如洗,古耕殆不给衣食。”
箪瓢屡空 [ dān piáo lǚ kōng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出处: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