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半信半疑
原为“半信半不信”。三国魏嵇康《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中有:“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半不信耶?”人们逐渐将“不信”改为“疑”,使这一成语更加规整。半信半疑指对人对事不能肯定,持怀疑态度。
2、长林丰草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有:“此犹禽鹿,少见训育……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借指隐居、适宜生活之地,也比喻嵇康隐居不仕、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定意志。
3、才长识寡
原为“才多识寡”。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中有:“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指人善于治学,不善治身。嵇康在辉县一带遇到孙登,与他同游相处多日,平时并无多语;临分别时,孙登曾对嵇康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但这话没起太大作用,大致是嵇康的性情决定的。因为人的性格不容易被改变。
4、蹉跎岁月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第七)》中有:“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指虚度了大好时光。光阴易逝,世事难料。
5、得意忘形
《晋书·阮籍传》中有:“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指人高兴失去常态。得意忘形是人的一种兴奋状态。
6、堆案盈机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有:“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愈自勉强,则不能久。”指书籍、文件或材料堆积得又多又杂。
7、犊鼻高挂
又引出“聊复尔耳”、“南阮北阮”。三国时期魏国人阮咸,字仲容,侨居山阳多年,竹林七贤之一。家居于道南,其他阮姓居道北。南阮贫,北阮都很富。农历七月七,北阮晒衣物,都是绫罗绸缎。阮咸用竹竿挂大布犊鼻裈(农村人穿的粗布免裆裤头)于中庭。有人讥笑他寒碜。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即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63跟势利、不能免俗的人,有什么好说的!)”指将不该显露的东西显露出来或指甘于清贫,不卑不亢,不与世间恶俗同流合污的人士。
8、法常评酒
释法常,河阳人,喜嗜酒,常醉,醉则大睡,醒后即吟“优游曲世界,烂漫枕神仙。”对人说:“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乐其可得而量也,转而入于飞蝶都,则又蒙腾浩渺而不思觉也。”释法常当是焦作地区有史记载的 “酒中仙客”之一。
9、广陵散绝
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中有:“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广陵散》源于广陵地区(今安徽寿县一带),民间乐曲,长45个乐段,隋以前的乐谱,写春秋战国时期“聂政刺韩”故事,聂政受韩国大臣严遂之托,刺杀韩国权相韩傀。“广陵散绝”引指某种学问、技艺失落或某种传统中断,后继乏人;“广陵散绝”何尝不是指曹魏政权的中坚力量在与司马氏的斗争中倒掉、彻底垮台?
10、广武之叹
《晋书·阮籍传》裴松子注引东晋孙盛《魏氏春秋》、《三国志·魏书·阮籍传》中有:“(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区,乃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乎!’”指触景生情,感叹当时缺乏能人,使徒有虚名者得逞于世;隐喻庸人得志。
1、半信半疑
原为“半信半不信”。三国魏嵇康《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中有:“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半不信耶?”人们逐渐将“不信”改为“疑”,使这一成语更加规整。半信半疑指对人对事不能肯定,持怀疑态度。
2、长林丰草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有:“此犹禽鹿,少见训育……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借指隐居、适宜生活之地,也比喻嵇康隐居不仕、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坚定意志。
3、才长识寡
原为“才多识寡”。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中有:“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指人善于治学,不善治身。嵇康在辉县一带遇到孙登,与他同游相处多日,平时并无多语;临分别时,孙登曾对嵇康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但这话没起太大作用,大致是嵇康的性情决定的。因为人的性格不容易被改变。
4、蹉跎岁月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第七)》中有:“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指虚度了大好时光。光阴易逝,世事难料。
5、得意忘形
《晋书·阮籍传》中有:“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指人高兴失去常态。得意忘形是人的一种兴奋状态。
6、堆案盈机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有:“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愈自勉强,则不能久。”指书籍、文件或材料堆积得又多又杂。
7、犊鼻高挂
又引出“聊复尔耳”、“南阮北阮”。三国时期魏国人阮咸,字仲容,侨居山阳多年,竹林七贤之一。家居于道南,其他阮姓居道北。南阮贫,北阮都很富。农历七月七,北阮晒衣物,都是绫罗绸缎。阮咸用竹竿挂大布犊鼻裈(农村人穿的粗布免裆裤头)于中庭。有人讥笑他寒碜。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即跟势利、不能免俗的人,有什么好说的!)”指将不该显露的东西显露出来或指甘于清贫,不卑不亢,不与世间恶俗同流合污的人士。
8、法常评酒
释法常,河阳人,喜嗜酒,常醉,醉则大睡,醒后即吟“优游曲世界,烂漫枕神仙。”对人说:“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乐其可得而量也,转而入于飞蝶都,则又蒙腾浩渺而不思觉也。”释法常当是焦作地区有史记载的 “酒中仙客”之一。
9、广陵散绝
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中有:“嵇中散临刑东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61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广陵散》源于广陵地区(今安徽寿县一带),民间乐曲,长45个乐段,隋以前的乐谱,写春秋战国时期“聂政刺韩”故事,聂政受韩国大臣严遂之托,刺杀韩国权相韩傀。“广陵散绝”引指某种学问、技艺失落或某种传统中断,后继乏人;“广陵散绝”何尝不是指曹魏政权的中坚力量在与司马氏的斗争中倒掉、彻底垮台?
10、广武之叹
《晋书·阮籍传》裴松子注引东晋孙盛《魏氏春秋》、《三国志·魏书·阮籍传》中有:“(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区,乃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乎!’”指触景生情,感叹当时缺乏能人,使徒有虚名者得逞于世;隐喻庸人得志。
11、鹤立鸡群
三国时期魏国,嵇康(字叔夜)身高七尺,伟岸俊爽,才华横溢,时人称之“龙章凤姿”。当时,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说:“您还没见过他父亲(嵇康)呢。”
山涛曾说:“嵇叔夜的为人,像山岩上的孤松独立;他醉的时候,又像玉山将崩倒。”即“玉山崩颓”。“鹤立鸡群”指象鹤站立在鸡群中那么显眼。借喻人的仪表和才能出众。
12、黄公酒垆
南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伤逝》中有:王戎“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指景在人去、伤逝忆旧的言辞、情绪和代名词。
13、借酒浇愁
原为“酒浇垒块”。东晋郭澄之《郭子》中有:“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指借喝酒排解心中对时事的忧闷、郁结。
14、嵇康锻铁
三国时期魏国,嵇康手艺灵巧,善锻铁。住宅边流水环绕一棵大柳树,家人邻居常在树下闲戏,嵇康在树下打铁。家里不富裕,但有人要求打铁具,嵇康欣然应允,却少收钱。亲友旧交带着酒肉、澄沙糕来到这里,嵇康就与他们一起畅饮、交谈,直到吃喝完毕。“嵇康锻铁”指闲适和谐、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短暂的、令人难忘的生活片段。
15、嵇康疏懒
三国时期魏国,嵇康的《与山居源绝交书》中有:“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一月常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还有“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当时,山涛由选曹郎升迁它职,想举荐嵇康替代自己原来的官职,嵇康做《与山居源绝交书》予以拒绝。说自己庸俗不堪,不敢轻视朝廷,怕辱没了大将军,其实是说自己不宜、不愿、不想、不屑参与时政。嵇康疏于写书、洗漱、交际,是不愿出仕的借口。其实,他不是真心与山涛(字巨源)绝交,而是与不相符合的思想绝交,与不相符合的时政、世故、礼教绝交。
16、鸠醴漏脯
三国魏嵇康《卜疑》中有:“故嗜酒者自抑于鸠醴,贪食者忍饥于漏脯,知吉凶之理,故背之不惑,弃之不疑也。”指特别爱喝酒的人不会喝毒酒和贪吃的人不会吃地上掉的、变质不好的食物,指人有认识、有感情、有智慧,不会只图眼前的享受而不顾后果。
17、刘伶嗜醉
也称“刘伶五斗”、“枕麹(曲)刘生”。三国时期,魏国沛郡人刘伶,字伯伦,侨居山阳多年,竹林七贤之一。恋酒放达,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常乘鹿车,跟从荷锸随身,遨游一世。刘伶以天地为一朝,万年为须臾,日月为门窗,荒野为庭院。行无踪迹,居无定所,天为幕、地为席,枕麹(曲)藉糟,无思虑,乐陶陶。用一副纵情自然、酣畅无忧的胸怀、态度对待世界。堪称“酒中仙客”之一。
18、龙骧虎步
三国魏嵇康《卜疑》中有:“······宁如市南子之神勇内固、山渊其志乎?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指人正气凛然、威武雄壮。
《“竹林七贤”引出的成语》有十二个成语是和竹林七贤相关的:
璞玉浑金、鹤立鸡群、卿卿我我、得意忘形、玉山自倒、鹤立鸡群、卿卿我我、禽兽不如、得意忘形、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遭人白眼,其中鹤立鸡群和得意忘形和上面是重复的。
“竹林七贤”引出的成语
说起“竹林七贤”,在魏晋时期可谓赫赫有名,他们分别是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阮籍、阮咸叔侄。因其七人经常在一片竹林(位于今云台山景区百家岩一带)里相聚,一同纵酒狂歌,做诗弹琴,故称“竹林七贤”。可能你不知道,璞玉浑金、鹤立鸡群、卿卿我我、得意忘形等很多成语都是从“竹林七贤”口中代代相传的。故事先由“七贤”中的山涛说起,因为他是我们的老乡——焦作武陟县人。山涛,字巨源,年轻时就性格耿直,器量宽宏。当时司马氏和曹魏争夺政权,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他不愿卷入官场因而隐居洁身自好,跟嵇康、阮籍、王戎等人意气相投,一起作“竹林之游”,共同研究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王戎称赞他说:“山涛这个人就像是璞玉浑金,人人都赞赏它宝贵,却又不知怎样形容它的素质。“璞玉浑金”的意思是说,未经雕琢的玉、”未经冶炼的金子,天然美质,没有加以人工的修饰。山涛直到四十岁时才出来做了郡的主簿、功曹,直至推举为孝廉。司马懿的妻子穆氏是他的表姑,因而司马师掌权时就让司隶推举他为秀才,任为郎中,不久又升任赵国相、尚书吏部郎。司马昭曾写信给他说:“您任职公正清廉,情操高雅超出世人。我想您必定手头困窘用度缺乏,现在派人送去钱二十万,谷二百斛。”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后,又委任山涛为大将军从事中郎。这时,山涛就举荐好友嵇康接替自己尚书吏部郎的职位。再说嵇康,字叔夜,三国末期谯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才华卓越,志向高远,刚直豪迈但不合群。嵇康长得身高七尺八寸,不喜欢修饰,风度姿态特别秀美。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风度潇洒就像松树下的风,清高而舒缓绵长。”山涛称赞他说:“嵇叔夜魁梧挺拔,就像独立的孤松;‘其醉也,傀峨若玉山之将崩(他的醉态,就像雄伟高大的玉山将要倒下来似的。’”)。“玉山自倒”这句成语由此而出,形容人喝醉酒的样子。嵇康年轻时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长大后特别喜欢老庄之道,蔑视世俗的礼法,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豁达狂放。王戎说,他和嵇康一起生活在山阳二十年,从来没有看见过嵇康流露出欢喜或恼怒的神色。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他因愤慨于司马氏篡政夺权,所以绝意仕进,寄情山水,弹琴咏诗。当山涛举荐他任尚书吏部郎时,他严词拒绝,并为此写了一封信跟山涛绝交,这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列举了“必不堪者”七条,条条针对司马氏愚弄百姓的陈腐而虚伪的礼教,文辞迂回犀利,极尽嘲讽之能事;又举了“甚不可者”两条,进一步表达了对当时礼法的蔑视,那“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措辞,尤其激烈大胆,充分表现了嵇康那种放任旷达、嫉恶如仇的性格。如此一来,当然触怒了司马氏,再加上钟会的蓄意陷害,嵇康最终被司马昭下令杀害。当他在洛阳东市受刑的时候,神色不变,淡定自若,取琴弹奏乐曲《广陵散》,乐声激扬震撼,此情此景,令人肝肠寸断!一曲奏完,嵇康说:“当年袁孝尼曾经向我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吝惜守秘,不肯传给他。《广陵散》于今绝矣。”天籁之音,至此成为“绝响”“绝响”一词在今天泛称学问或技艺的失传。山涛与司马昭父子、嵇康父子均有不解之缘。早先,司马师死后,没有儿子,司马昭把次子司马攸过继过去。司马昭被封为晋王,要立太子,他问裴秀说:“这事业是我哥哥所创,还没有成功他就去世了,我只不过是接过手来罢了。所以我想立攸做太子,把事业交还给哥哥,您看怎么样?”裴秀认为不妥。司马昭又问山涛。山涛回答说:“废长立幼,违礼不祥。”意思是废掉长子立小儿子,是违反礼法不吉祥的,国家的危险常常就从这里孕育发生。司马昭这才决心立长子司马炎为太子。司马炎受禅做了皇帝,就是晋武帝,任命山涛就任大鸿胪,封为新沓伯。后来,山涛出任冀州刺史兼宁远将军。晋武帝咸宁年间,山涛升任尚书仆射,兼侍中,主持吏部,掌管官员的提拔任命。每逢有一个官职出缺,他往往拟出几个人的名单,由晋武帝挑选任用。对于每个人的品行才干,他都一一出题考察,当时人称为“山公启事”。山涛在任上努力寻访搜罗贤能,从隐居被埋没的人士中选拔人才,经他推荐的三十多人,都在当时出人头地,其中就有嵇康之子嵇绍。嵇绍,字延祖,十岁那年父亲被害,他与母亲隐居读书,侍奉母亲殷勤周到。山涛深知其才,便这样向晋武帝推荐道:《书经·康诰》有“这样的话:‘父子有罪也不相牵连。’嵇绍的贤能比得上古人谷阝缺,应当加以任命,聘为秘书郎。”晋武帝对山涛说:“按你说的,都可以做秘书丞了,哪能只做个郎官呢?”于是下诏书征召嵇绍,入朝为秘书丞。嵇绍刚入京城,就有人对王戎说:“昨天在人群中头一次看见嵇绍,精神饱满,气度不凡,像野鹤站在鸡群中。”王戎说:“那是你没有见过他父亲嵇康,人家都称赞是玉山孤松哩。“鹤立鸡群”这句成语源出此处,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出众。”嵇绍多次升官,被任为汝阳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顾很是器重他,常常说:“如果让嵇绍做吏部尚书,天下就不会有被遗弃没有受录用的人才了。”嵇绍担任徐州刺史时,石崇做都督,虽然性情骄横凶暴,可是嵇绍按正道规矩相待,因而石崇也很尊敬他。晋惠帝元康初年,嵇绍入朝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是贾后的外家国戚,极受荣宠,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许多官员都争着巴结投其门下。贾谧要求和嵇绍结交为朋友,嵇绍拒绝了他,连信也不回。后来贾后垮台,贾谧被杀,嵇绍因为不阿附贾后一党,被封为弋阳子,升任散骑常侍,再升为侍中。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七月,“八王之乱”激战正酣,东海王司马越挟皇帝和文武百官讨伐成都王司马颖。荡阴之战,朝廷军队大败,百官和侍卫全部溃散,自顾逃命去了。只有嵇绍一人保护着晋惠帝,敌军冲过来,飞箭如雨,嵇绍奋不顾身遮挡着皇帝,被杀于晋惠帝身旁,血溅惠帝的衣裳。待事情平定后,手下人要洗这件龙袍,晋惠帝悲哀地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它。”嵇绍如此大义凛然,至今仍值得我们后人景仰。前面数次提到王戎,现在该说一说了。王戎,字浚冲,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县)人。父亲王浑任凉州刺史,封为贞陵亭侯,是阮籍的朋友。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七岁时,就不盲目地跟其他孩子哄抢路边李树上的李子,因为他知道李树在路旁生长却能留下许多果子,一定是苦涩的。阮籍每次探访他父亲王浑,一会儿就离开;去看望王戎,总是交谈很久才出来。当时,王戎才十五岁,比阮籍小二十岁,二人竟成忘年交。阮籍对王浑说:“浚冲高明的见识,不属于您这一流的人物,跟您谈古论今,不如跟他谈。”于是王戎就常常跟阮籍等人相聚,成为“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王浑病死在凉州刺史的任上,部属官员赠送的赙仪有几百万,王戎推辞不肯接受,因此受人敬重,名声远播。随即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被聘为相国的属官(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等官职)。镇西将军钟会统兵讨伐蜀国,临行前去拜访王戎,向他征求意见。他说:“道家有这样一句话,有作为却不自恃。这道理是说,并非成就功勋难,保持功勋才真正难啊。”后来钟会攻下蜀国,竟野心勃发,想拥兵割据叛乱而被杀。朝廷的士大夫议论起这事,都认为王戎有远见卓识。晋武帝咸宁年间,王戎升为豫州刺史,担任建威将军,奉命讨伐吴国,进攻武昌,吴将杨雍等纷纷率领部下投降。王戎指挥大军挺进长江,吴将孟泰献出蕲春、邾县二城投降。吴国平定后,王戎晋爵为安丰县侯,王戎后来做到尚书左仆射兼管吏部,还升任司徒,位列三公,但却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古代时,“卿”字多用于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王戎的妻子却经常用“卿”称呼王戎。起初王戎听了很不自在,提出意见说:“女人用‘卿’来称呼丈夫,按礼法来说是不恭敬的。以后可不要这样了。”他妻子回答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亲昵你,疼爱你,因此用卿来称呼你。我不用卿来称呼你,谁有资格用卿来称呼你)?”王戎听后一笑,就随她去了。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句成语“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的相爱。最后,要着重说一说阮籍,他留下的典故最多,也是“竹林七贤”中最疯疯癫癫的一个。阮籍,字嗣宗,三国末期晋朝初年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傲世俗儒,放荡不羁。有时在家里读书,数日不出门;有时出外游山玩水,几天都不回家;有时独自驾着车子随意地走,不管路径,待到车子走到没路可走时,他就大哭一番往回走。《晋书·阮籍传》说他“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当他高兴到极点时,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可见他是一个多么随心所欲的人。其实阮籍不但有才华,有见识,而且也有过济世利民的抱负。但是魏晋之际,天下大乱,正直的人很少能保住身家性命,阮籍对此非常不满,因此不想参与政事,愤世嫉俗,装痴作呆。曹爽做魏国辅政大臣时,召他做参军,他借口有病推辞不就职,躲在乡里。一年多后,曹爽一伙被诛杀灭族,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有远见。司马懿和司马师掌权时,都任命他做从事中郎。曹髦做皇帝时,封他为关内侯,升散骑常侍。他听说步兵营厨子善于酿酒,并贮存有酒三百斛,就设法求得做了步兵校尉,为的是能天天喝个够。司马昭曾经想为儿子司马炎(即晋武帝)向阮籍求亲,阮籍喝得烂醉如泥,一连六十天。司马昭谈不上话,只好作罢。钟会曾多次拿时事问阮籍,想从他的回话中挑出毛病来陷害他,而他都因为喝得沉沉大醉而幸免。有一回,在司马昭的大将军府中,听见有关官员报告说,有个做儿子的杀了母亲。阮籍感叹说:“嘻!杀父亲还可以,竟然杀母亲!”满座的人都怪他失言。司马昭说:“杀父亲,在天下是罪大恶极的事,你怎么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只知谁是母亲却不知父亲。杀父亲,属于禽兽一类。杀母亲,连禽兽也不如了。”众人叹服。这也是成语“禽兽不如”的由来。阮籍爱作“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睛黑的多就是“青眼”。两眼斜视,眼睛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讲究礼法的庸俗的人很鄙视,常常用白眼去对待。阮籍母亲去世,嵇喜去吊丧,阮籍给予“白眼”,嵇喜很不高兴地走了。随后嵇喜的弟弟嵇康带着酒挟着琴去探问,阮籍很高兴,就“青眼”对待。有一次,他登上广武城,观看当年楚(项羽)汉(刘邦)交战的地方,怀古伤今,无限感慨,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没有英雄,叫这小子成了气候)”表示了他对刘邦人品的轻蔑。后人根据阮籍的故事,引申出几句成语。一句是“得意忘形”。把心思放在所得上而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地位。后来多用以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一句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表示某个人物的出名主要由于时势造成,而非由于才能出众。另外,表示感谢人家的赏识,叫“垂青”或“青睐”;被人瞧不起,叫“遭人白眼”。至此,“竹林七贤”留给我们的成语故事说完了,故事虽然已十分久远,但今天读来仍令人感慨万千,情难自禁。他们为中华文化留下的精辟词语,也将会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给予人们启迪和教育。
与成语有关人物
三顾茅庐【刘备】
卧薪尝胆【勾践】
闻鸡起舞【祖逖】
直捣黄龙【岳飞】
挂印封金【关羽】
草船借箭【孔明】
望梅止渴copy【曹操】
刮骨疗毒【华佗】
一身是胆【赵云】
舌战群儒【诸葛】
江郎才尽【江淹】
鸡犬升天【zd刘安】
金屋藏娇【刘彻】
黄袍加身【赵匡胤】
一、嵇康篇
嵇康档案
姓名:嵇康
生卒:(223-263年)
籍贯: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
家庭主要成员:父亲:嵇昭;配偶:长乐亭公主(曹操曾孙女);儿子嵇绍。
职务:中散大夫
特长或者贡献:打铁,弹《广陵散》
操行评语:“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山涛)
嵇康成语典故
1、广陵散绝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1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解释:《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故事: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善弹奏《广陵散》曲,很多人崇拜他。嵇康因罪被判死刑,在东市行刑前夕,他视死如归,神色不变,就要一把琴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终后感慨地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网络文摘:
嵇康被抓后,一时朝野为之震动,三千太学生上书请以嵇康为师,更有一批社会名流为了表示强烈抗议,纷纷随嵇康入狱,据说首都洛阳一部分下岗职工,正愁闹事找不到理由,听说司马昭要杀他们心目中的超级偶像嵇康,马上秘密约定,要组织工人纠察队,去刑场静坐,并沿街游行,散发传单等等……这下司马昭更紧张。
恰此时,钟会进谗来了,他对司马昭说:首长有所不知,嵇康是条睡着的龙,一旦醒来就不得了,不如趁他未醒之际将其“喀嚓喀嚓”得了……他一边说,一边做了个将手掌猛地往下一劈的姿势。
钟会这个谗言无异于火上浇油,虽然司马昭明白,屁股下的位子,根本不是嵇康之流的文人所能撼动的,但嵇康的存在,毕竟是个不稳定因素,多多少少是一块心病。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杀了他。再说了,诛杀“竹林七贤”文学社长,也无异于杀鸡给猴看,以后哪个还敢作对?
嵇康临刑前,抬头看看时辰未到,求哥哥嵇喜奉琴一张,弹奏一曲《广陵散》。
乐音慷慨悲壮,哀恸人心,弹毕,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遂引颈就戮。
嵇康走了,也把《广陵散》带走了。
或许,他把《广陵散》带走是对的——有些乐曲是只能一个人弹的;有些雨点,是只能一个人淋的;有些风景,是只能一个人看的。
2、长林丰草
出处: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每读向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训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虽饰以金镳,飨以佳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解释:长林丰草,原指林深草密的禽兽栖居之地。嵇康用以比喻隐居生活。晋兴后,他不愿接受山涛的推荐,以事司马氏政权,情愿归隐山野。后以长林丰草比喻隐居之处。《儒林外史》八回:“所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
网络文摘: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大家都说有一种在官场与生活中都游刃有余的人,好象什么事情都能做,其实这些根本是不靠谱的。老子,庄周是俺的老师,他们都是工薪阶层,柳下惠与东方朔都是通达的人,他们都能安于自己卑微的职位……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俺因此受到母亲和兄弟的骄纵,未有涉猎五经之书,自己的性格又散漫懒惰,弄得筋肉钝驰,头和脸常常一月半月地不洗一次,至于头发,不到太闷痒的程度,就不肯洗了。每次小便,常常忍着不愿起来,一直憋得膀胱都颤动起来,才去进行“热处理”。你有所不知,平时俺就散漫,朋友们宽容以至于纵容,又因为读了老、庄之书,就更增加俺的放荡,早没有了进取之心。这就像驯鹿,越早越好驯,一旦长大了,哪怕你用黄金的马衔来打扮它,用山珍海年味来伺养它,它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它心里只有森林和青草。
3、浊酒一杯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解释:浊:浑浊。指酒质差而且有限,聊以自娱或排遣。
网络文摘:
俺最近刚刚死了老娘和哥哥,俺家那闺女十三岁了,儿子八岁了,都还是未成年呢,俺现在没什么别的追求,就是好好培养祖国下一代,亲朋聚会,喝点小酒,打打麻将,泡泡桑拿,唱个卡拉OK,实在无聊了就看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什么的,对此,俺已经很满足得不行啦!俺目标不在做官,所以,你要是再逼俺出仕,那俺就只能跳楼了。
4、千里命驾、相思命驾
出处:《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直(通‘值’,遇、遇到)康不在。(嵇)喜出户延(邀进、引进)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解释:命驾:命令车夫驾车。指路远的好友造访。多形容友情深厚。
衍生成语:题凤在门
故事:晋代名士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每一次思念对方,就“千里命驾”。后来,吕安想念嵇康,就到嵇康家去拜访。正赶上嵇康不在家。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门迎接吕安,请吕安先进家来坐坐,等嵇康回来。吕安不进嵇家的门,而在门上写了“凤”字就走了。嵇喜不了解吕安写“凤”字的用意,还以为吕安把他比作凤鸟呢——凤鸟可是神鸟啊!孔子不也被喻为凤吗?想到这里,嵇喜心中美滋滋的。而在吕安眼中,嵇康是德才高尚的人,而嵇喜却是个庸才,于是便故意写了个“凤”字,一只“凡鸟”罢了。
5、鸣弦揆日 kui
《晋书·嵇康传》:“ 康 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 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后以“鸣弦揆日”称赞 嵇康 的恬静寡欲,坦荡无私。《后汉书·逸民传论》:“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犹不显,况怨累之为哉!与夫委体渊沙,鸣弦揆日者,不其远乎!” 李贤 注:“鸣弦揆日,谓 嵇康 临刑顾日景而弹琴也。论者以事迹相明,故引 康 为喻。”
6、抗心希古
出处:三国·魏·嵇康《幽愤》:“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解释:抗:通“亢”,高尚;抗心:使志向高尚;希:期望。使自己志节高尚,以古代的贤人为榜样。
7、无馨无臭
出处:三国·魏·嵇康《幽愤》:“庶勖将来,无馨无臭。”
解释:馨:香。没有香味,也没有臭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8、心闲手敏
出处: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解释: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9、金兰之契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解释: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示例:宋·张孝祥《下定书》:“门馆游从,早托金兰之契;衣冠歆艳,共称冰玉之贤。”
10、目送手挥
出处: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解释: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示例:毛泽东不愧谈判的高手,无论情况多么复杂艰巨,他都可以~,渡过难关。
11、醉玉颓山、玉山倾倒、玉山倾颓、叔夜玉山
出处:典出南朝宋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山涛)曰:‘嵇叔夜(嵇康字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愧俄(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解释:嵇康风姿俊美,人们用“玉山”比喻他。后遂且“玉山”喻指伟男身姿。嵇康善饮,饮后常醉,醉酒之后摇摇晃晃常自倾倒。后遂且“玉山自倒、玉山倾倒”等形容醉酒、醉态。李白《襄阳歌》诗:“清风朗月不用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金樽佐酒筹,劝不休,沈沈玉倒黄昏后。”
12、鹤立鸡群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此成语指的是嵇康的儿子嵇绍。
解释:指象鹤站立在鸡群中。引指人的仪表和才能出众。
网络文摘:
嵇康是个超级帅哥,且是偶像型的。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不绝口,有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的;有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的……这其中,以山涛评价最准确也最肉麻:“嵇叔夜(嵇康字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嵇康的儿子嵇绍(字延祖)也很帅,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的回答让人喷血: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了!
13、赴汤蹈火
出处:出自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解释:赴:奔向。汤:开水。蹈:奔向,踩。奔向沸水,踩着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14、一行作吏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有:“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解释:指一旦做了官。
15、兴高采烈
出处: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叔夜俊侠;兴高而采烈。”叔夜指嵇康。
解释: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神采,精神;烈:热烈。 远着文章旨趣很高,文辞犀利。现指兴致高,情绪热烈。
16、视丹如绿
出处: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叔夜》诗:“心之忧矣,视丹如绿。”
解释:丹:红。把红的看成绿的。形容因过分忧愁而目视昏花。
17、事与愿违
出处:三国·魏·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解释: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18、窃语私议
出处:三国·魏·嵇康《家诫》:“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
解释:私:私下。背地里小声议论。
衍生成语:窃窃私语
19、龙骧虎步
出处: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三国志·魏志·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
解释:“龙”,古代称骏马为“龙”。骧,马昂首的样子。龙骧虎步,像骏马高昂着头,像老虎迈着雄健的步伐。比喻人昂首阔步,气势威武。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公龙骧虎步,啸吒风云,山靡坚城,野无强陈,清妖氛于灨石,灭诊气于雩都,此又公之功也。”
20、堆案盈几(机)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解释: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示例:史稿~,以夜继日,仅了公家文书。 宋·刘克庄《再宣索文集回奏状》
21、嵇康锻铁
三国时期,魏国嵇康手艺灵巧,会锻铁。住宅边流水环绕一棵大柳树,家人邻居常在树下闲戏,嵇康在树下打铁。家里不富裕,但有人要求打铁具,嵇康欣然应允,却不收钱。亲友旧交带着酒肉来到这里,嵇康就与他们一起畅饮、交谈,直到吃喝完毕。指闲适和谐、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
22、嵇康疏懒
三国时期魏国,嵇康的《与山居源绝交书》中有:“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一月常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还有“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当时,山涛由选曹郎升迁它职,想举荐嵇康替代自己原来的官职,嵇康做《与山居源绝交书》予以拒绝。说自己庸俗不堪,不敢轻视朝廷,怕辱辱没了大将军,其实是说自己不宜、不愿、不想、不屑参与时政。嵇康疏于写书、洗漱、交际,其实,不是与人绝交,而是与不相符合的思想绝交、与不相符合的世故礼教绝交。
23、才长识寡
出处:原为“才多识寡”。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中有:“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解释:指人善于治学,不善治身。
24、半信半疑
出处:原为“半信半不信”。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中有:“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半不信耶?”后见宋·朱熹《朱子语类》:“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解释:指对人对事不能肯定。
25、龙章凤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孝标注:“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解释: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