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翻译: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是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6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上便宜事 便宜:方便办的
B.法令多所更定
更定:更改订正
C.收其枝郡 枝郡:从属的郡城
D.公为政用事
用事:执掌政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5一组是
A.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 还,
因上便宜事
相如因持璧却立
C.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D. 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晁错“峭直刻深”的一组是
①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②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
③宠幸倾九卿
④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A.①③⑤ B. 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为人严峻强硬,不近人情;但他人品出众,足智多学,能言善辩,深得文帝太子及景帝的宠幸和重用。
B.文帝时,晁错任太子家令,虽多次上书进言而未被采纳,但展示了他的才学,获得升迁,为后来景帝继位重用晁错铺垫了基础。
C.晁错不顾反对意见推行改革,极力主张削减诸侯封地,结果导致他的父亲服毒自尽,自己也被赐“衣朝衣”问斩东市。
D.晁错死后,景帝问及平叛归来的将军邓公对诛杀晁错的看法。邓公认为晁错行事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杀晁错是错误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孝文不听,然奇其材
译文:
⑵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译文:
⑶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
译文:
【答案】1.A 2.C 3.D 4.A 5.译句:⑴汉文帝没有采纳,但认为他的才能特异。⑵晁错多次请求皇帝闲时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采纳。⑶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独揽大权,有不少变革的法令。
意思就是年老了,不想干了的意思。
更表示并列,递进,你理解成凑字数也可以,比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甘,心甘情愿
终老脱朝衣,就是高老还乡的意思。
如果你想要标准的现代汉语翻译,追问
朝衣东市 【发 音】 cháo yī dōng shì 【释 义】 指大臣等待被杀。 【出 处】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就是在东市斩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