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宝玉挨打以后,袭人向王夫人进言,获得了王夫人的高度认可和赞赏,袭人的一番话真的说到了王夫人的心坎里,让王夫人直呼“我的儿”,从而确立了袭人的准姨娘的地位。
对于袭人进言,读者一直存在着误解,认为袭人为了当姨娘向王夫人谄媚,卖友求荣,将后来晴雯的被逐归咎于袭人的告密。
事实上,这样的认识是存在偏差的,也是不够公允的,读者习惯于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3戴着有色眼镜去看袭人,而对于明确的文本内容不够重视。
袭人告密发生在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王夫人使个婆子来,口称“太太叫一个跟二爷的人呢”。袭人见说,想了一想,便亲自过来了,王夫人见她来了,说:“不管叫个谁来也罢了。你又丢下他来了,谁伏侍他呢?”
从袭人的心理活动和王夫人的对话来看,王夫人在宝玉挨打以后,不过是想叫一个宝玉身边的人来,问问情况怎样了?想吃什么?是纯粹出于一个母亲的关心。按理说这样的小事不拘谁来都可以。袭人显然是经过认真考虑才决定亲自过来的,因为她一直在寻找进言的机会,而宝玉挨打正是其日常“行为偏僻性乖张”造成的直接后果,袭人希望借此机会说出积压在心中已经很久的想法。
袭人在进言完毕的时候,和王夫人说:“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这段话集中体现了袭人身为怡红院首席大丫鬟的责任感。“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究竟是什么事情呢?
这要回溯到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因为贾雨村要见宝玉,宝玉急急忙忙地出来。忘了带扇子,碰见了林黛玉。林黛玉正因为金麒麟的事情不自在,二人说了一会话,黛玉远去了。宝玉仍然发着呆,将赶来送扇子的袭人当成了黛玉,拉着她的手倾诉肺腑情:“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宝玉一时醒过来,也羞惭满面,夺路而逃。袭人回思起来,无限惊惧——“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
为什么袭人听到宝玉对黛玉的告白,如此恐惧呢?
因为在当时青年男女之间萌生这样的感情,出现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破坏了天理人伦,大逆不道。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是要受到唾弃的。就像贾母掰谎记说的那样:“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这是相当严重的批评了。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对于才子佳人类小说的看法是怎样的呢?他认为这样的书是“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种自由萌发的感情,是持否定态度的。并不是像我们今天歌颂自由爱情,歌颂崔莺莺、杜丽娘勇敢追求爱情那样,对其持完全肯定和赞赏态度,而是有所保留。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袭人听到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告白为什么如此惊惧?在贾府这样的诗礼簪缨之族,如果发生这样有悖伦理纲常的事情,那就是名副其实的“丑祸”,那么贾宝玉一生的名节就毁了。而贾宝玉是王夫人唯一的亲生儿子,又是荣宁二府的继承人,他毁了,整个贾氏家族也就毁了。
因此,袭人在听了宝玉的告白之后,日夜悬心。一直再想办法免此祸患。而宝玉挨打,让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最好的进谏王夫人的时机。
袭人向王夫人建议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按道理讲,男女授受不亲,古人讲七岁不同席不共食。贾宝玉已经十三岁了,已经是一个青春期的少年了,可还是日日在内帷厮混。袭人想着如果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就不会同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如此亲近,自然就不会产生如此多的接触。王夫人听了,也是大吃一惊。她很明白袭人的意思,便连忙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
接着便说出了一番男女大妨的大道理——
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後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便後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
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的确贾宝玉对于女孩的偏爱,已经在贾府内外形成了很多的流言蜚语。比如这次的金钏之死,以及戏子蒋玉涵的事情。不了解的人认为贾宝玉的行为是一个呆子、傻子,比如傅试家的婆子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别有用心的人会说贾宝玉是好色之徒,比如忠顺王爷府的人以此来指责贾政。
而事实上,贾宝玉既不是呆子,也不是色鬼。他对于女孩的感情是尊重是爱护;对于身份卑微的戏子蒋玉涵、没落公子柳湘莲等是真正的友情,而不是像薛蟠一样的色欲之好。也就是警幻仙姑所言的一种“意淫”。
对于宝玉真正有些了解的还是贾母:“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贾母虽然意识到他的孙子喜欢和女孩子们一起玩,并不为男女之事,但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这是他的一种独特的“淘气”。
然而,这一切袭人并不了解。她为此而深深地忧虑。贾政、王夫人也不了解,他们一心想让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立万扬名,认为宝玉所做的事情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
袭人自从与宝玉偷试云雨情后,就将自己完全地和宝玉看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她对宝玉更加尽心。她当然希望她可以依靠的男人一生平安,有所作为。作为宝玉的父母贾政、王夫人,因为贾珠的早死,贾环的不成器,几乎将所有的指望都放在宝玉身上了。尤其是王夫人,只有宝玉一个亲生的儿子。因此袭人与王夫人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她们都是为了宝玉好,为了宝玉有一个人人都认可的那样的光明的未来。
因此袭人的进言,令王夫人感激涕零;而王夫人的认可,让袭人的责任心更为爆棚。二人都是真心真意地为宝玉着想。
那些认为袭人告密,是为了排挤晴雯,或者是为了攻击林黛玉,这样的看法太过于偏颇、狭隘,而且将袭人的出发点和目的都看低了。也就是说,袭人真正担心的是宝黛感情会不会发展成为“丑祸”?贾宝玉经常与女孩子亲近的行为会不会损害贾宝玉的名节?这才是袭人真正担心并想以规避的。但是她说话采用了一种模糊的技巧,并没有明确针对谁。而事实上也没有办法针对谁,因为这只是袭人的猜想和担忧,并没有变成现实。而且袭人的进言的根本点在于宝玉,而不是其它的人。如果袭人是一个只知道攀高踩低,仅仅是为了吃醋或者谄媚而这样做,王夫人又怎会这样的赞赏她,重视她呢?
因为在王夫人看来,袭人作为一个底层的小丫头,却有和王夫人贾政一样的胸襟和见识,而且对宝玉有绝对的忠诚,这是让王夫人格外感动的。
做一个丫鬟,服侍的尽心尽力无微不至是你的本分;而那些献媚取宠,千伶百俐的行为在王夫人看来就是不守本分,是勾引男主人的不耻之举。金钏、芳官、四儿就是因此而被逐。而袭人是一心一意为宝玉好,为王夫人设身处地着想。从袭人娇嗔箴宝玉,到看到宝玉表白而引起的担忧,以及到今天的进谏,都是袭人忠诚、贤达的表现。
当然,袭人从根本上讲她是不了解宝玉的“迂阔怪诞”的,她和宝玉之间还是差距着一个层次的。但是袭人显然比其他的小丫头境界要高一个层次。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袭人是自私的,对于她来讲宝玉好,她才会好。因此她的忠诚也可以看做是她的自私;她的自私则让她更加的忠诚!
“不才”在这里指的是有违礼教的意思。男女私情(即使是正常健康的感情)在当时看来是违背礼教、伤风败俗的罪行,袭人担心的就是宝玉将来和黛玉之间发生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