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南越与汉朝和亲,汉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如同内地诸侯那样听从抄朝廷指令。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宫廷门下。”于是,终军去劝说百南越王,南越王听从了,答应把整个南越国都为汉朝廷的属度国。武帝非常高兴,恩准南越国使用大丰收的犯绶,统一实行汉朝的法度,以新知的办法改变南越的社会习俗,命令汉朝的使者留在南越,担负镇守和安抚的任务。但是,南越的想国吕嘉不想归顺汉朝,起兵攻杀了南越王,汉朝的使者也都被他杀死了。终军死时,只有20多岁道。所以,世人都称他为“终童”。
一、译文
萧何,是沛县人。高祖刘邦是平民时,萧何多次用官吏身份保护他。高祖做了亭长,萧何还是常常帮助他。高祖以官吏身份服差役到咸阳去,官吏们都送三百钱,唯独萧何以五百钱送他。
秦御史考察郡事,萧何与其随员办理公务有条不紊。于是萧何被授与泗水郡卒史一职,公务考核名列全郡第一。秦御史想入朝建言调萧何进京,萧何再三辞谢,才能够未被调走。
等到高祖起兵做了沛公,萧何曾经担任县丞督办众事。沛公到达咸阳,各将领都争着奔向藏有金银丝帛财物的府库,私分了它们。
只有萧何首先入宫收取秦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籍簿等文献档案加以保存。沛公之所以全部掌握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各地的贫富强弱情况、百姓生活疾苦状况,就是因为萧何收缴秦朝这批文书档案的缘故。
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喻告全境之百姓,命令供给军需粮食。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进击楚王项羽,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坐镇栎阳,制订法律规章制度,欲立宗宙、社稷,建宫殿屋宇、县城乡镇,立即上秦,汉王准奏,许其办理。
要是来不及奏报,立即临时灵活处理,等汉王回来时汇报。萧何还统计户籍人口,按户征收粮饷,派出车船运送军需。汉王多次损兵折将只身逃走,萧何经常征发送中兵卒,立即补充兵员。汉王因此又特地委托萧何全权处理关中大事。
汉五年,击杀项羽之后,汉王即位称帝,评议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千秋当时担任谒者,上前进言说:“皇上与楚军相持五年,损失大量军士、只身逃离的次数有多次,而萧何常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上那些缺兵的地方。并不是皇上下令叫他去的,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4但关中数万士兵开赴前线遇到皇上兵源缺乏的时候有多次。
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水陆运送关中粮饷,军粮供给从不缺乏。陛下虽然多次失去关中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一直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皇上说:“好。”
于是就下令萧何功居第一,赐许带剑穿鞋上殿,入朝时不需要小步快走。全数封赏萧何父母兄弟十多人,都有食邑。于是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过去到咸阳服役时只有萧何比别人多送二百钱的恩情”。
陈豨谋反,皇上征讨到了邯郸。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计策诛杀韩信。这年秋,黥布造反,皇上自己带兵攻打他,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
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京城安抚百姓,拿出财产帮助军队,和平定陈豨时一样。”门客劝说萧何说:“您离灭族不远了。您任职相国,功劳第一,不可以再增加了。
但是您当初入关时,本来就深得百姓之心,十多年了。都依附您,您还要孜孜办事来求得民心。皇上所以多次询问您在干什么,害怕您控制关中动摇汉室。如今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玷污自己名声?皇上的心一定会安定了。”于是萧何采纳了他的计策,皇上于是大悦。
萧何买田宅一定居于偏僻荒芜处,建住房不修院墙。他说:“子孙后世如果有贤才,要学习我的节俭;没有贤才,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抢夺。”
孝惠二年,萧何列,谥号叫文终侯。
二、原文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 。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
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 上曰: “ 善。 ”
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 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 。
陈豨反,上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 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 客说何曰: “ 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
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 ”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 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三、出处
《汉书》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二、作品赏析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三、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夏侯胜
夏侯胜字长公。当初,鲁共王把鲁西的宁乡封给他的儿子节侯时,宁乡属於大河。大河后来改名为东平,所以夏侯胜是东平人。夏侯胜少年丧父,但他很好学,跟随始昌学习《尚书》和《洪范五行传》,论说灾异。后来师从蕳卿,又问学於欧阳氏。夏侯胜做学问精细纯熟,他所师从的不只一个人。夏侯胜擅长讲述礼服典制。被徵召为博士、光禄大夫。这时恰逢昭帝驾崩,昌邑王继位,昌邑王经常出游。有一次夏侯胜挡着昌邑王坐的车子上前进谏道:“天久阴而不下雨,这就要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了,陛下还要出门到哪儿去呢?”昌邑王大怒,说夏侯胜是妖言惑众,就把他绑起来交付官吏处置。那个官吏把这件事报告给大将军霍光,霍光没有对夏侯胜施以刑罚。这时,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正商量着要废掉昌邑王。霍光责备张安世露了口风,而实际上安世并没有泄露。於是就审问夏侯胜,夏侯胜回答道:“《洪范传》中说‘帝王没有统治的准则就会被恒常的阴惩罚,这时就会有地位在下的讨伐他的事发生’,只是因为忌讳这麼明显地说,所以只说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霍光、安世都大吃一惊,从此就更加看重经学家了。十多天后,霍光终於和安世一起上奏太后,废掉昌邑王,立了宣帝。霍光认为群臣向东宫上奏政事,太后视察政务,应该了解经术,於是就让夏侯胜给太后讲授《尚书》。夏侯胜后改任长信少府,并被赐予关内侯,他以参与谋划废立之事和决定宗庙社稷的重大决策,后又被增加了千户的食邑封地。
宣帝刚刚即位,就想要褒扬武帝的功业,宣诏丞相御史说:“我以卑微的身份,蒙受祖先的恩德,继承圣人的事业,奉祀宗庙,日夜不敢忘。孝武皇帝自己躬行仁义,而又威武迅猛,北上征讨匈奴,单于逃得远远的,南下平定氐羌、昆明、瓯骆两越,向东平定了薉、貉、朝鲜,开拓我们的疆土,设立了郡县,各个蛮夷之国也都臣服,通好的使臣不请自至,珍贵的贡物陈列在宗庙中;协调音律,改造乐府之歌,荐享上帝,封泰山,建立明堂,改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又改订了车马祭牲的颜色;开创了圣人的功业,尊重贤能的人而赏赐有功之人,复兴衰败灭亡的诸侯和贵族世家,赞美周的后代;用完备隆重的礼物祭祀天地,使道术之路更加光明正大。上天对他也有报答赏赐,各种吉符和祥瑞一起得到应验,从地下出土了宝鼎,又获得了白麟,从海裏又钓到了大鱼,神仙和圣人都出现了,连群山也在称呼万岁。功德是那麼的广大,这裏不能一齐说出,然而他的庙乐却与此盛功伟业不符,我实在为此而感到难过。所以把这件事提出而与列侯、二千石、博士们商议。”於是群臣就在廷中热烈地讨论起来,都说:“应该像诏书那样。”这时惟独长信少府夏侯胜说道:“武帝虽然确实有打败四夷开拓疆土的功绩,但是他杀了许多大臣和百姓,使老百姓的财力穷竭,挥霍无度,天下已被消耗得很虚弱,百姓流离失所,死去的人超过一半。蝗灾四起,赤地数千里,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原先的储备积累至今还未恢复。所以武帝对老百姓没有恩泽,不能另为他立庙乐。”公卿一起责难夏侯胜说:“这是诏书啊。”夏侯胜说:“此诏书不可以用。为人臣下,应该实话实说,而不能曲意迎奉别人的意旨。我想说的已经说了,就是死我也不会再后悔。”於是丞相义、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王堕。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
御史大夫广明弹劾夏侯胜对诏书胡说八道,诋毁先帝,大逆不道,而且丞相长史黄霸也因为纵容夏侯胜而不弹劾他,两个人都被投进了监狱。於是主事的官吏就请把武帝庙尊为世宗庙,进行《盛德》、《文始》、《五行》的乐舞表演,以后世世供奉,以彰明盛德。而武帝所巡行过的四十九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4个郡国也都立了庙,就像高祖、太宗一样。
夏侯胜、黄霸已经被关在牢裏很久了,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经术,夏侯胜以已获死罪为由拒绝了他。黄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夏侯胜觉得他说得很好,於是就教他学习经术。这样又过了一个冬天,而讲论如故。
到宣帝本始四年夏天,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或者山崩,城墙房屋倒塌,死了六千多人。宣帝穿着素服,不在正殿上朝,派遣大臣慰问官员和百姓,并赐给死者入棺的费用。宣帝下诏书说:“发生灾异,是天地对我们的警告。我承继祖上的功业,在士民之上,但却没有让他们好好地生活。从前北海、琅邪发生地震,损坏祖宗庙,我也很是畏惧,诸位列侯、中二千石中的博学之士们,如果能有办法应付灾变、弥补我的缺漏的,不要有忌讳。”於是大赦天下,夏侯胜被赦而担任谏大夫给事中,黄霸担任扬州剌史。
夏侯胜为人质朴刚正,平易近人而没有威仪。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宣帝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有一次夏侯胜被接见后,出去把宣帝的话告诉别人,宣帝听说后就责备夏侯胜,夏侯胜回答说:“陛下说得很好,所以我就宣扬它。尧的话散布於天下,至今仍被诵读。我认为这些话可以传颂,就传布开了。”朝廷上每次有大事情要商议时,因为宣帝一直知道夏侯胜很率直,宣帝就会对夏侯胜说:“先生您尽管直话直说,不要因为以前的事而有畏惧之心。”
夏侯胜再次做了长信少府,又升任太子太傅。他受宣帝诏撰写《尚书》、《论语说》,赐给一百斤黄金。夏侯胜九十岁时在任上去世,被赐给墓地,安葬在平陵。太后赐予他二百万钱,并为夏侯胜穿了五天孝服,以报答师傅之恩,儒者引以为荣。
以前,夏侯胜讲课时常对学生说:“儒者最怕不懂经术,经术如果能通晓了,要取得高宫就像捡起地上的小草一样简单。学经不精,还不如回家种地。”
夏侯胜的叔伯辈的孩子中有名建字长卿的,自从师事夏侯胜和欧阳高后,经常采问有疑义之处,又问学於研究《五经》的各位儒士,向他们询问与《尚书》不同之处,排列比次章句,然而只是徒具形式,而长卿却又修饰其说。夏侯胜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夏侯建是那种只求章句文辞的小儒,把儒道搞得支离破碎。”夏侯建对夏侯胜也不以为然,他认为夏侯胜做学问粗疏,难以应敌。夏侯建终於在经学上自成一家之学,他做过议郎博士,官至太子少傅。夏侯胜的儿子夏侯兼担任左曹太中大夫,孙子夏侯尧官至长信少府、司农、鸿胪,曾孙夏侯蕃担任郡守、州牧、长乐少府。夏侯胜的同母兄弟之子夏侯赏做了梁内史,夏侯赏的儿子定国做了豫章太守。而夏侯建的儿子千秋也担任了少府、太子少傅。
《汉书·张敞传》译文
张敞,字子高,是河东平阳人。勃海、胶东一带盗贼猖獗,张敞自己上书请求治理勃海、胶东。皇帝召见张敞,任命他为胶东相,赐给他30斤黄金。张敞告辞皇帝到了任上,向皇帝上书提出,要治理治安混乱的郡国,没有鲜明的赏罚,就无法勉励好人、惩罚坏人,追捕盗贼有功的官吏,希望能够权宜变通,奖励比京畿三辅的更为优厚。皇帝答应了张敞的请求。张敞到了胶东,公开实行悬赏,给盗贼开生路,让他们互相捕杀来免除罪责。官吏追捕盗贼有功的,张敞开出名单报请尚书,调补任县令的有几十人。从此以后,盗贼瓦解,互相捕杀。官吏百姓生活安定,胶东于是太平。
当时颍川太守黄霸凭治理业绩第一进京担任京兆尹。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8黄霸上任几个月,因为不称职,被罢免京兆尹而回去颍川。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还是任用胶东相张敞代理京兆尹。”自从赵广汉被诛杀后,接连更换京兆尹,像黄霸等凡人都不称职。京城的治安也渐渐废弛,长安集市偷盗特别多,商家苦不堪言。皇帝就此事征询张敞的意见,张敞认为可以禁绝偷盗。张敞上任后,登门求教长安父老。了解到偷盗头目有几人,生活都十分富足,出门骑马,有小童侍从。乡里人以为是他们是有道德的人。张敞全都叫来责问,于是宽贷他们的罪责,但抓住他们过去所做的坏事,让他们去抓小偷来赎自己的罪。偷盗头目说:“如今一旦叫他们到京兆府,恐怕各个小偷都会害怕,愿一切交给我们来安排。”张敞把偷盗头目都任命为役吏,送他们回去。他们摆了酒席,小偷们全都来祝贺,而且喝醉了酒,偷盗头目用红褐色颜料在他们的衣襟上做记号。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来的人,衣裾涂着红褐色颜料的就把他抓住捆绑,一天就逮捕了几百人。追究他们所犯的罪责,有的一人作案百余起,全都进行处罚。自此以后,击鼓打官司的很少,集市上没有偷盗,皇帝嘉奖了张敞。
张敞担任京兆尹,朝廷每当议论大事,他能引经据典,处理适宜,大臣们都非常佩服他。皇帝多次听从张敞的意见。但是张敞没有做官的威仪,有时下朝,经过可以跑马的章台街时,让车夫赶马快跑,自己用折扇拍马。张敞又给妻子描画眉毛,长安城中传说张京兆画的眉毛很漂亮。有司拿这事参奏张敞。皇帝问张敞有没有此事,张敞回答:“我听说闺房之内,夫妇之间亲昵的事,有比描画眉毛更过分的。”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责备他。但是,张敞最后也没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