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梁上君子!
百川归海
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释】川:江河。许多复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出处】《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结构】主谓式。
【用法】现用于比喻人心所向。
【正音】川制;不能读作“cuān”。
【辨形】川;不能写作“州”。
【近义词】大势所趋、众望所盼
【反义词】四分五裂、众叛亲离
【例句】
知 (1)全国许多道青年学生;如~;申请到祖国最坚苦的地方工作去。
(2)台湾和大陆人民向往统一的心愿;如~;谁也阻挡不了。
答案:锣鼓喧天。
应该是胶柱鼓瑟
胶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
[释义] 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语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正音] 胶;不能读作“jiǎo”;瑟;不能读作“bì”。
[辨形] 胶;不能写作“绞”。
[近义] 胶柱调瑟 刻舟求剑
[反义] 随机应变 通权达变
[用法]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时代前进了;措施也得跟上去;~是不行的。
[英译] unadaptable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成语故事]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觉得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
其他与鼓有关的成语
撦鼓夺旗(撦鼓夺旗) 形容作战勇敢。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撦鼓夺旗。”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亲传将令逞威风,撦鼓夺旗有谁同。”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三折:“撦鼓夺旗千般勇,三停刀上血光飞。”
收锣罢鼓(收锣罢鼓) 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胶柱鼓瑟 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金鼓齐鸣 金鼓:古时军队演习、作战时用以助军威、壮声势的金钟和战鼓。金钟战鼓一齐鸣响。形容战斗激烈;士气高昂。
鸣鼓而攻 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败鼓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村箫社鼓 指民间鼓乐。
村歌社鼓 民间的歌谣、鼓乐。
櫜弓卧鼓 藏弓息鼓。谓战事停息,天下太平。
扯鼓夺旗 形容作战勇敢。
打边鼓 〖解释〗指从旁鼓吹、协助。
对牛鼓簧 见“对牛弹琴”。
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当面锣,对面鼓 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烽鼓不息 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1。
桴鼓相应 用鼓槌击鼓,鼓就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鼓刀屠者
鼓眼努睛 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谓使眼色。
鼓吻弄舌 鼓弄唇舌。
鼓吻奋爪 犹言张牙舞爪。
鼓衰力尽 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鼓舌摇唇 同“鼓唇摇舌”。
鼓舌扬唇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鼓舌掀簧 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鼓旗相当 同“旗鼓相当”。
鼓馁旗靡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鼓脑争头 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鼓睛暴眼 眼睛突出的样子。
鼓腹击壤 同“击壤鼓腹”。
鼓腹含和 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鼓腹含哺 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鼓唇咋舌 同“鼓唇摇舌”。
鼓唇摇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鼓唇弄舌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鼓盆之戚 旧指死了妻子。
含哺鼓腹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金鼓喧阗 〖解释〗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金鼓连天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击壤鼓腹 原谓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