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请问匈奴的左右贤王被称为什么?
匈奴的左右贤王被称为 屠耆(匈奴语,意思是贤)
汉籍记载的匈奴语仅是「单于」、「撑犁」、「孤涂」、「阏氏」、「居次」、「头曼」、「屠耆」、「瓯脱」、「若鞮」等几个字而已。然而,这几个字却费尽了各国学者的智慧和心机,其中以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的成就最大。
《汉书.匈奴传》说的「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广大之貌也,言其像天,单于然也」。道明了「单于」(酋长)、「撑犁」(天)、「孤涂」(儿子)三字的语义。
「撑犁」,显然就是蒙古语的「天」字tangri(「腾格里」),我以为汉语「天」和「青」(意「天色」)二字,就是「腾」和「撑」的转音,它们既是汉语中的北方民族语言成分,也是蒙古语民族祖先是从中原出走的证据。
「孤涂」的究析,须先明「孤」字的读音。《前汉书》的西域「狐胡国」,《后汉书》记作「孤胡国」(即「回纥国」),古代「孤」字是读「狐」的;而将「孤涂」读「狐涂」,其语属也就明确了。欧洲学者发现西伯利亚通古斯部落语言的「儿子」一字为kutu、gutu、uta、utu、ute等,白鸟库吉则迅速达成「[将匈奴]视为通古斯族,则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1问题容易解决矣」的结论。我查鄂伦春语之「儿子」一字确为ut'er,白鸟氏的见解实在非常有道理。
「单于」源于「广大」不足为奇,中原语言的「皇恩浩荡」不也是同样的意思吗?但因它过早就被人训读作chan-yu,而后人又一味因循这种误导,自然就找不到它的语源线索了。蒙古语的「广大」是delger,「酋长」是darga,两字的确非常音近,甚至可能是同根的。蒙古语g音常转读颚音gh,进而转为u或f。若将「单于」读作da-ghu或da-u,它的蒙古语源就一目了然了。
《汉书》有「昭君出塞」的事迹,那是王昭君后宫寂寞,自愿出塞和亲,她先嫁「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生有一子「伊屠智牙师」;老单于死,复株累若鞮单于立,「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
「居次」是「女儿」,同今世突厥诸语之kiz一字无疑。
「阏氏」是「夫人」,这个平常的字却也被传统学术误导了一番,唐代《史记索隐》引了一个出处不明的说法:「匈奴名妻作『阏氏』,言其可爱如烟肢也。阏音烟。」根据这个随意的附会,戎狄语言的「阏氏」竟被训作汉语的「烟肢」,中国学术之落后,可见一斑。其实,将「阏氏」读作「于支」(读u-ji),它与满语「福晋」(fu-jin或u-jin)的关联就立即显现了。
「瓯脱」出自《匈奴列传》「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的记载。我以为它就是游牧民族的「帐幕」或「蒙古包」,该字蒙古语谓chachir,(「察赤儿」),土耳其语谓chadir或otag,前者同蒙古语,后者正是「瓯脱[格]」
「头曼」,已被确认是数词「万」。满、蒙二语之「万」均为tuman,而突厥语只有「千」(min)字,「万」字是「十千」(on min)。春秋宋国末代诸侯「宋景公」亦名「头曼」,宋王室是商纣王的后裔,商人是东夷,tuman出于东夷—通古斯系语言的可能较大,但不能排除出自「蒙古原语」的可能性,但它至少不会是出于「突厥原语」的。
《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谓『贤』为『屠耆』,故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贤」可能是「聪明能干」的意思,上古社会「聪明能干」的人,莫如知悉前人经验的「历史学家」,而蒙古语之「历史」为「屠兀赫」(tuuh),「历史学家」为「屠兀耆」(tuuch),「屠耆」当是「屠兀耆」。匈奴「左贤王」和「右贤王」,就是上古中原的「左史」和「右史」。
《汉书》说「匈奴谓孝曰『若鞮』」。「孝」是中原农业社会的文化辞,在其它的语言中很难找到准确的对应,而之于「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的匈奴民族而言,更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我们就不予讨论。
综上所述,以近代阿尔泰语的状况来解析古代匈奴语,八个匈奴语字分属于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
突厥语: 居次、瓯脱,蒙古语: 单于、撑犁、屠耆,通古斯语: 孤涂、阏氏、头曼。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744069.html?si=3
左贤王是匈奴设置的官职名,匈奴以左为尊,所以左贤王的地位仅次于单于,左贤王一般是单于的候补人选,因此常常由单于瞩意的儿子担任。 时期不同,人也就不同,也就是有很多人当过左贤王.例如:
前赵刘聪时,宗室之亲封刘虎为楼烦公、安北将军、监鲜卑各部诸军事、丁零郎将,成为当时并州北部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刘虎死后,其子刘务恒继位,被后赵石虎封为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统摄塞北诸部。
於扶罗子刘豹被封为左贤王,刘豹即刘渊之父。 呼厨泉多次受到鲜卑的袭击,216年投靠曹操。曹操为了削弱势力,分其众为五部,每部 选尊贵者为帅,别令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