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谁可以给讲一下 匈奴的历史?-谁能介绍一下匈奴的历史?

谁可以给讲一下 匈奴的历史?-谁能介绍一下匈奴的历史?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匈奴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其名始见于战国文献。起源不明,或以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狁、薰粥之后。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蒙古、突厥、伊朗诸说,迄今尚无定论。匈奴人没有文字,以言语为约束。

政治组织与社会经济匈奴人以畜牧为主,畜有羊、牛、马、骡、驴和骆驼等。马最受重视,为战斗、运输、贸易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畜产归私人所有,各部落牧地则为各该部落牧民所共有。匈奴人住毡帐(古曰穹庐),食肉、饮乳及马乳酒,衣皮革,过着逐水草迁徙的生活。匈奴贵族亦居住汉式宫殿,这些宫殿可能成于汉工匠之手。匈奴人会建造军用的壁垒、城堡等;有车、船,能筑路、架桥。匈奴冶铜业发达,能铸刀、剑、斧、镞和马具等;冶铁和制陶也有一定的规模。

匈奴人三马形铜饰牌

内蒙古察右后旗二兰虎沟出土

匈奴的社会组织以部落联盟为主,联盟的首领称为“单于”。公元前3 世纪末以后,匈奴征服邻近各族,统一蒙古高原,游牧的国家政权机构逐步形成。单于以下,高级官吏依次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主管军政,均由单于子弟、本部落贵族担任,皆世袭。此外,有左、右骨都侯等,辅佐政务、断狱听讼,一般由异姓贵族担任。

匈奴由许多部落构成,各部落包含若干氏族,著名的如孪鞮氏、呼衍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韩氏、郎氏等。孪鞮氏最贵,单于皆出此族。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其余有呼衍、兰、须卜、丘林四族亦贵,世与单于联姻。凡废立、和战、祭祀等大事,均由各部贵人会议决定。

匈奴有不成文法,盗窃者没其财产,大罪死,小罪轧;监禁最长不出十天,一国的囚犯不超过十人。

匈奴人朝拜日,夕拜月;月满进军,月缺退兵;战场上能斩得敌首的,赐酒一杯。凡有掠获,皆归己有,以俘虏为奴婢。打仗时能运回死者尸体的,可得死者全部家财。匈奴绝大部分是骑兵,男子少壮能挽弓者均在编内。

匈奴行族外婚;父兄死,妻后母,报寡嫂。匈奴人土葬,死者头部朝东。贵族皆深葬,棺椁多达三重。单于死,金银、衣裘随葬之外,近幸臣妾从死者多达数十百人。

匈奴于每年正月,小会单于庭,祭祠。五月,大会龙城(今蒙古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祭祖先、天地、鬼神。秋日马肥,大会■林,检点人畜。南匈奴降汉后,仍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秦及汉初时期 秦初,匈奴分布在阴山南北地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使蒙恬率军三十万往击,夺取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重置九原郡(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连接秦、赵、燕旧日长城并重加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镇原南),东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北)。三十六年,又迁三万户垦殖北河(今内蒙古杭锦旗一带)、榆中(今河套东部),以防匈奴南下入侵。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头曼单于乘中原动荡之机,收复河南地;至其子冒顿单于(?~前174)杀父自立时,匈奴已有控弦之士三十万,遂西破月氏,东击东胡,北服丁零,南并楼烦、白羊;并乘楚汉相争之隙,屡犯燕(今河北北部)、代(今河北蔚县一带)。汉高帝七年(前200),匈奴兵围马邑(今山西朔县),南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汉高祖刘邦亲率军三十余万出击,至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遇伏被困,不得已使刘敬往结“和亲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5”之约,以公主嫁单于,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交易。

约前177或前 176年,匈奴西进,再次击败月氏,迫使月氏向西北溃退至伊犁河流域;接着又征服乌孙、呼揭,以及楼兰等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小国。其西部日逐王在西域北道焉耆、危须与尉犁之间置“僮仆都尉”,控制商道,榨取财富。老上单于在位(约174~160年间)时,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此后(约前 139~前129年间),匈奴又令乌孙进攻月氏,月氏再西迁至妫水(今阿姆河)流域,乌孙遂据有伊犁河流域。

匈奴与汉虽结和亲,然恃其强盛,仍不断侵扰长城以南地区,匈奴骑兵曾一度烧毁回中宫(在今陕西陇县),前锋直指长安甘泉(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汉武帝至王莽时期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余年休养生息,国力渐充,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便立志北伐。元光六年(前129),汉兵自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代郡、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雁门(今山西右玉西北)四道并出,击匈奴于长城下。元朔二年(前127),汉将卫青取河套以南,置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二郡,徙民十万以实之。元狩二年(前121),汉将霍去病出陇西,攻克焉支(今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祁连二山;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众四万余归汉,汉在两王故地先后设酒泉(今甘肃酒泉)、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四郡;从此自河西走廊至罗布泊一带无匈奴,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断绝。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率步、骑兵数十万分两道并出,夹击匈奴于漠北。汉军大胜,封狼居胥山而还。同时,武帝遣张骞等出使西域,约结月氏、联姻乌孙,力图断匈奴右臂。嗣后,匈奴与汉反复争夺西域门户楼兰、车师等地,前后凡二十余年。宣帝本始元年(前73),匈奴击乌孙不利,衰兆已现。丁零、乌孙、乌桓等各乘虚攻击,其势益弱。神爵二年(前60),日逐王降汉,汉得车师,西域始畅通;汉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诸国多属都护管辖,从此匈奴僮仆都尉不复存在。

不久,匈奴统治集团内讧,五单于争立。宣帝五凤元年(前57),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降汉,觐见汉宣帝刘询。西部郅支单于西迁至康居住地,役使近旁乌孙、呼揭、丁零诸小国;元帝建昭三年(前36)被汉将陈汤等击杀于楚河上。郅支既灭,呼韩邪于竟宁元年(前33)再次朝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号“宁胡阏氏”。从此匈奴不断朝汉,并遣子入侍,和平相处凡四十余年。王莽执政,降低对单于的待遇,阻止乌桓等向匈奴纳税,于是匈奴重又入侵。一度北边空虚,不断为匈奴所蹂躏。

汉朝赐给匈奴王温禺鞮的“汉匈

奴栗借温禺鞮”铜印

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征集

东汉、魏晋时期光武帝之初,汉与匈奴关系仍未好转。后因塞北连遭饥旱,又受乌桓等攻击,匈奴疲惫已极,内讧又起,日逐王比于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自立,亦号呼韩邪单于,率漠南八部归降于汉。匈奴遂分裂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部众驻牧于汉北边五原、云中、定襄(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朔方、雁门、上谷、代、北地(治今甘肃庆阳西北)八郡之内;汉对于南匈奴岁赐丰厚,且于建武二十六年设“使匈奴中郎将”以监护之。明帝以后,更设度辽营于五原曼柏(今内蒙古达拉特旗),置度辽将军,协助南匈奴单于抵抗北匈奴来侵和镇压族人的叛乱。此后,南匈奴或降或叛,然节节南徙。至2 世纪40年代多数集中于并州中部汾河流域一带。东汉末,曹操怕匈奴势力蔓延,始限制其居住地区,分其部众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并采取分化政策,使上层贵族与部众脱离。此后南匈奴单于仅有虚名,王侯降同编户,部分匈奴牧民逐步沦为汉族地主的农奴。西晋末,匈奴屠各氏贵族刘渊趁八王之乱据有并州,建立 “汉”政权,后其族子刘曜为帝时,改国号为“赵”,前后立国二十六年(304~329)。东晋末,铁弗匈奴赫连勃勃建立“夏”政权,立国二十五年而亡(407~431)。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

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将窦固、耿忠出酒泉塞,击败北匈奴呼衍王,追踪直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置宜禾都尉,屯田伊吾(今新疆哈密)。次年,窦固、耿忠又合兵击平车师前、后王,重置西域都护,切断北匈奴同西域的联系。北匈奴困窘,诸部南下归汉者逐年增多。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汉将窦宪、耿秉等得南匈奴之助,又大败北匈奴,逐北三千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永元二年、三年,汉军又连续大破匈奴,斩获甚众,单于遁逃,汉军出塞五千里始还。此后,由于鲜卑兴起,占有匈奴故地,北匈奴部分投汉,部分归降鲜卑。其余残众或降或叛,出没于天山南北,继续与汉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屡为边患。其踪迹直至2世纪中叶才不见于记载。或以为欧洲史上的匈人(Huns)即西迁的北匈奴,但未有确证。

近年来,从匈奴贵族墓中出土了不少青铜器,如兵器、马具等,上面的动物纹饰高度写实,栩栩如生,与中亚、南俄等地游牧部族中流行者相类似,或以为这是匈奴人同自西向东扩展的斯基泰(Scythai)文化相接触的结果。另外,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大量地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匈奴人墓葬中有许多汉式丝绸服装、铜镜、马具、漆器等,均是明证。同时,汉经济文化也受惠于匈奴,当时养马业的发达,就与匈奴马匹的输入有关,骑兵的训练与有关战术的进步也受到匈奴的影响,足见匈奴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匈奴一部分被汉族等中国民族同化,一部分在欧洲横行之后被其他民族同化,匈牙利的祖先可能有很多,但是以匈奴为主,所以有的匈牙利人自称匈奴人后代

匈奴是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等。

----------------

起源
匈奴由“戎”、“狄”等中国古代多个少数民族融合而来。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苏联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另据中国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然而这些说法并无根据。

--------------

周朝时期
从西周开始匈奴的前身戎族就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单于及左贤王逃走。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以和亲(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

前73年,汉与乌孙联兵20万进行进攻匈奴,直捣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西汉时期的单于列表:

头曼单于
冒顿单于
老上单于
军臣单于
伊稚斜单于
乌维单于
儿单于
呴黎湖单于
且鞮侯单于
狐鹿姑单于
壶衍鞮单于
虚闾权渠单于
握衍眴鞮单于
呼韩邪单于
郅支单于

---------------------------

汉朝之后
南匈奴南下汉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称为羯人。汉赵的大将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赵国,史称石赵或后赵。后被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4氐人苻氏前秦所灭。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后被北魏所灭。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族。

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等地。

--------------------------

匈奴在东北亚之外的影响
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

匈奴就是匈人么
有些学者认为匈奴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欧洲,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野蛮民族使得蛮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

从史书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证据。关于匈人灭阿兰国,是匈人首次出现在欧洲历史典籍中,但这次战役在中国典籍中也有记录。《北史》中说:“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国并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的条件,奄蔡却符合,关于奄蔡,《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三国志》为:“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在中国古书中,“大秦”即为罗马帝国。《史记》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北史》中那段记录的是该国遣使节到北魏。匈奴灭其国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节到北魏为西元445年,正好为西元370年左右,与欧洲记录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彻底消失在异国,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匈奴军人不少,大多驻扎在北叙利亚、北非洲与南英格兰地区,有几个匈奴邦随西哥特人进入法国与西班牙,有一个匈奴部落随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 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

----------------------

匈奴语
《后汉书》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学者用蒙古语、突厥语、叶尼塞语言等进行过分析和解读,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称号都可以用来研究匈奴语。例如:“撑犁孤涂单于”据说在匈奴里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撑犁”(上古汉语*thrang rii)和“单于”(上古汉语*dar wa)分别和蒙古语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关于匈奴语的来源,由于资料阙如,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认为匈奴人讲蒙古语,而其他则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结的含义是什么? “心随朗月高 志与秋霜洁” 大怪是啥意思???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谁说的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是啥意思 跃跃欲试 再写几个带欲的成语 带有欲字的四字成语 带有欲字的成语你知道几个,写下来【至少写四个这样的成语】 你还知道那些成语中带有“如”字,并含有比喻的意思?(至少写4... “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 若隐若现的意思是什么 若隐若现中若是什么意思? 若隐若现里面的若,隐,现各只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穷开头成语接龙 穷字打头的成语接龙 穷字打头的成语接龙大全 以“来”开头的成语接龙 谁可以给讲一下 匈奴的历史? 帮我介绍一下匈奴人的起源和历史 具体介绍一下匈奴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谁能给我讲述一下匈奴王阿提拉的历史,他的父亲是谁?阿提拉这个... 先秦时期最能反应道家思想的一部著作是? 先秦儒学的特点有什么?? 谁能分析先秦儒家思想特点 谈谈你对先秦工艺美术思想的理解?吴晓辉感激不尽!越详细越好·... 类似“翩翩起舞”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哪些? 翩翩起舞还有什么这样的成语 像翩翩起舞这样的词语有那些? 像翩翩起舞这样的词还有哪些? 极X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小学生成语有x极而x吗 越x越x的词语 成语大全X至X来 带舌的成语? 带舌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舌带舌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关于舌的成语 ()然()()的成语 源()()觉成语 形容觉悟的成语 形容突然觉悟的成语有哪些 若隐若现的若是什么意思 池字排第二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第二个字是鸟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门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池的猜成语 古代匈奴人现在是哪个国家或者是现在中国哪里人? 古代匈奴人现在在哪个国家? 古代的匈奴是现在哪个国家 古代匈奴是指现代哪几个国家 锦衣玉食是砒霜,前一句是什么? 但求常随左右.什么意思 不求锦衣玉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