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不出所料: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形容原先预料的准确。
不知所措: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不知所以: 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答非所问: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大失所望: 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大势所趋: 大势:指整个局势。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得其所哉: 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阿其所好: 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锋芒所向: 向:指向。指斗争中矛头所指的地方。
精诚所至: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千人所指: 千人:众人,许多人;指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0:指责。为众人所拇,。
强人所难: 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人心所向: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若有所失: 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若有所思: 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随心所欲: 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所作所为: 指人所做的事。
投其所好: 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忘乎所以: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一无所长: 没有一点儿专长。
一无所成: 一点没有成就。
一无所得: 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一无所获: 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一无所能: 什么能耐也没有。
一无所有: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一无所知: 什么也不知道。
众望所归: 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安于所习: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x然xx成语有哪些 :
怦然心动、
泰然处之、百
突然袭击、
恍然大悟、
肃然起敬、
焕然一度新、
悠然自得、
勃然变色、
浑然天成、
蔚然成风、
安然无恙、
庞然大物、
巍然屹立、
怡然自得、
油然而生、
截然不同、
戛然而止、
井然有序、
轩然大波、
酣然入梦、
哑然失笑、
涣然回冰释、
潸然泪下、
豁然贯通、
黯然失色、
勃然大怒、
索然无味、
荡然无存、
豁然开朗、
毅然决然
黯然销魂、
昭然若揭答、
溘然长逝、
自然而然、
孑然一身、
果然如此、
怅然若失、
蔼然可亲、
欣然命笔、
断然不可、
依然故物、
赧然汗下、
意气用事、别有用心、感情用事、取精用弘、执两用中、吃穿用度、无所用心、取精用宏、行藏用舍、求贤用士、施谋用计、选贤用能、用心用意、机关用尽、使心用幸、进贤用能、无所用之、使心用腹、舍道用权、弃短用长、使心用幸
1、意气用事
【解释】: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如今想来起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了,并没有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朝为官的人心中不快活,后悔却也晚了。
【语法】:主谓式;作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1谓语、状语;含贬义
2、别有用心
【解释】: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王太尊也是说他办事可靠,那里知道他是别有用心的呢。”
王太尊也认为他办事可靠,哪里知道他其实是别有用心。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和企图
3、感情用事
【解释】: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出自】: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下集第一章:“感情用事罗霄长叹一声:‘小马!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冲动办事
4、取精用弘
【解释】: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小小的国家,已经三代执掌政权,他们用东西很多,取其精华也很多。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提炼
5、执两用中
【解释】: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超过与不及两种意见舜都掌握了,然后采用适中的用于百姓。
求之不得、言之凿凿、置之度外、溜之大吉、失之交臂、天之骄子、甘之如饴、呼之欲出、却之不恭、安之若素、嗤之以鼻、逃之夭夭、持之以恒、置之不理、人之常情、操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30之过急、绳之以法、来之不易、听之任之、动之以情、玄之又玄、言之有理、悔之晚矣、置之脑后、当之无愧、桃之夭夭、处之泰然、束之高阁、付之一笑、仰之弥高
1、求之不得
【解释】: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出自】:战国·孔子《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思念追求不可得,日夜心头在挂牵。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迫切希望的
2、言之凿凿
【解释】: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说得非常确实,确实让人很信服。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形容说话有根有据
3、置之度外
【解释】: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自】:清·金松岑、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
七十多岁的老人,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由他去吧。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4、溜之大吉
【解释】:溜:趁人看不见走开;吉: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
【出自】: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有的溜之大吉,悄悄地爬上开往上海的四等车。”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行动
5、失之交臂
【解释】: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我终身和你擦肩而过,能不悲哀吗?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当面错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