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呆若木鸡
读音:[ dāi ruò mù jī ]
释义: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2.惊慌无措
读音:[ jīng huāng wú cuò ]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同“惊惶失措”。
3.惊慌失措
读音:[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释义: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 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 句:由轻敌而发生的对于准备的放松,和由被敌人进攻所吓倒而发生的~,都应该坚决反对。
4.不知所措
读音:[ bù zhī suǒ cuò ]
释义: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 处:《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例 句:突然间,头顶一瓢冷水浇了下来,闹得他手忙脚乱,~。
5.瞠目结舌
读音:[ chēng mù jié shé ]
释义: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出 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例 句:王荣上课精力不集中,所以老师提问他时,他~,不知所问。
6.哑口无言
读音:[ yǎ kǒu wú yán ]
释义:哑口:像哑巴一样。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 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例 句:他那故做正经的姿态,使大家不禁~。
7.噤若寒蝉
读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 处: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明时;事贤主;履高位;噤如寒蝉;或至导谀以误国。”
8.张口结舌
读音:[ zhāng kǒu jié shé ]
释义:结舌:舌头不能转动。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出 处: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张口结舌。”
例 句:罪证俱在,他~,无言以对。
9.目瞪口呆
读音: [mù dèng kǒu dāi]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 处:《敦煌变文集》:“朱解低头亲看札;口呿目瞪忘收唇。”
例 句:弟弟看着被打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3碎的花瓶,吓得~
形容一个人被惊吓后,愣住的成语有哪些
【目瞠百口哆】:哆:张口的样子。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因惊吓或害怕而发愣。
【张口结舌度】:结舌:舌头不能回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答怕而发愣。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手忙脚乱 、具足无措 、毛zhidao骨悚然、胆战心惊、战战兢兢、惶恐不安、不寒而栗、心有余悸、大惊失色、魂飞魄散、惊弓之鸟、惴惴不安、骨寒毛竖、担惊受怕、诚惶诚恐、惊恐内万状、怛然失色、汗流浃背、恐慌万状、栗栗危惧、张口结舌、噤若容寒蝉、胆颤心惊。。。其实还有很多·
【变貌失色】:指因惊吓而面色改变。
【乘虚可惊】:乘:趁着;惊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1:惊吓。趁敌人空虚可以恫吓他。
【大言相骇】:骇:惊吓,震惊。说大话,吓唬别人。
【担惊忍怕】: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担惊受恐】: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担惊受怕】: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耽惊受怕】:担受惊吓。
【躭惊受怕】:犹言担受惊吓。
【蜂虿作于怀袖】: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
【高世骇俗】: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狗吠之惊】:吠:狗叫;惊:惊吓。比喻小的惊吓。
【鸡皮疙瘩】: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面如死灰】: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目瞠口哆】:哆:张口的样子。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因惊吓或害怕而发愣。
【伤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心胆皆碎】: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心胆俱裂】: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心胆俱碎】: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同“心胆俱裂”。
【心惊胆怕】:内心惊吓害怕。同“心惊胆慑”。
【心惊胆丧】:内心惊吓害怕。同“心惊胆慑”。
【心惊胆慑】:内心惊吓害怕。
【心碎胆裂】: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