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不著一字,尽得风知流”之说,原出司空图《诗品·含蓄》,谓作诗须求含蓄,要用烘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道现,不须作者直接诠释说明指意内,或评论道理,要让读者自去心领神会诗情。这样的诗才韵味盎然。
参考资料: 容98326_4.htm"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opener">http://gb2.chinabroadcast.cn/1015/2002-10-8/
著 zhuó
出自司空表圣《诗品·含蓄》: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不着”是不多用的意思。
“风流”古意有风采特意,才华出众之意。
行间字际、纸首叶边之无字空白处与文字镶组,自蕴意味而不落言诠。
不用一字,则文风古意尽显。
破额山人《夜航船》卷八嘲八股文名师“无无生”④百,传“全白真无”文诀,妙臻“不留一字”之高境;休休亭主之度“不着一字,尽得风流”⑤,与无生之“不留一字,全白真无”,毫厘千里焉。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是古人对武则天的无字碑的评价与赞美。 武则天死后,让人给她立了一块“无字碑”,上面一个字也不写。 武则天留下了无字碑,也留下了让后人评说的无尽空间。 这表现了她的胸怀与气度
大意:不用太多华丽的词藻,过多的烘托。只用含蓄简明的语句,就把所包含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出自:《诗品·含蓄》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作品出处:《二十四诗品》
原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译文:不用文字明确表达,就能显示生活的美妙。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事物存在着实在的情理,作品和它一起沉浮呼吸。
含蓄,就像漉酒时酒汁渗漏不尽,又如同花开时遇到满天霜气。空中的沙尘游荡不定,海里的泡沫飘荡涌流。万物不断变化聚散,歌需要博采精收。
扩展资料:
《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含蓄是描述诗的24种风格中的其中一种。
作者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33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