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其实“魑魅魍魉”它所代表只有三种妖怪,这成语是出自于《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妖怪,在现在指的是坏人。其实在《左传》中还有关于魑魅魍魉的故事,其实在黄帝和炎帝在战争之后,蚩尤成为了俘虏,但是蚩尤对此很不服气,就想要去打败黄帝,但是炎帝没有那份心还有那份力,就拒绝了蚩尤。但是蚩尤还是不肯放弃,就开始发动自己的兄弟们,这些其中就包括魑魅魍魉这些妖怪。魑魅魍魉散发出毒气,来攻击黄帝,但是黄帝用牛角号赶走了他们。其实在古代魑魅魍魉的意思就是那些身材比较高大强壮的妖怪吃美女或者吃晚上走路的人。
“魅”指的是长得漂亮的鬼,特别爱幻化成女鬼,先是用美色迷惑人类,然后将他们吃掉。就像我们看的《聊斋志异》中的狐妖、画皮等等,她们是由物体化成人类,然后吃那些贪恋美色被自己迷惑的人类。
“魑”指的是没有长角的龙,其实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我们载《西游记》中那些妖怪手下的小妖,他们负责巡山,为自己的主人找食物,还有找唐僧师徒四人的踪迹。而且这些妖怪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般生活在人烟稀少的高山深处,所以总体来说就是生活在深山的妖怪。
“魍魉”指的是生活在水里的妖怪,就像《西游记》的一条鲤鱼,他不仅要吃村里的人还要吃唐僧。这样的妖怪就生活在河里最底下。
虽然这个词在现代和古代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但是寓意都是指坏人,他们内心是险恶的,总想用自己的最恶劣的做法去做自己所谓正确的事情,那样给别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5人带来大的伤害,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好的风气。
释义:魑魅魍魉比喻形百形色色的坏人。是古代汉族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全句意思是:害人的鬼怪,不是人能够碰得到的。
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mò néng féng zhī。
出处:《左传·宣公三年》:“魑度魅魍魉,版莫能逢之。”
示例:《左传·宣公三年》:“螭(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服虔云:“魑魅,人面兽身四足,好惑人。”
《通典·乐典权》:“蚩尤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命吹角作龙吟以御之,余惊慌而退也。”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的意思是:害人的鬼怪,不是人能够碰得到的。
魑魅【 chī mèi】——古代传说山里、湖沼里的鬼怪。
魍魉【wǎng liǎng】——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用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魑魅魍魉,莫能逢之——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原文——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译文——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备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
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螭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遇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福佑。
扩展资料:
【魁魅魍魉的传说】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
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4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
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