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和孩子谈钱,不要过分注重价值,而是告诉孩子,钱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花钱要有预算,正确理性的认识。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哭穷。
因为这就像洒了的牛奶,哭也没用一样。他们明白,自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66己穷,是自己需要努力改变的,不要把孩子拉进来被穷吞噬。
很多父母会跟孩子哭穷诉苦,希望孩子能够变得节俭懂事,能够知道家里的难处。
但是,懂事的孩子,有时候真的很可怜。
妈妈总是跟他诉苦,说家里没钱了,说爸爸挣的钱也不多,不能送他上大学的。
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应该给家里分忧,而不是给家里增加负担。
于是,家务活样样能做,下河能捉鱼,上山能砍柴,非常能干。
等到后来,便会说自己不想读书了,觉得与其读书为家里增添烦恼,不如早点出来,赡养孝顺父母。
即使他的成绩考上大学是非常有希望的,老师们也是想办法劝说挽留。
但是懂事的他,依然会很坚定地选择退学。
可是,想着这样懂事的孩子,提着袋子走出校门口的背影,谁的心中不由一痛——他本来也许是前途无量,本来可能是个状元郎。
然而,这一切都化为泡影,孩子是那么懂事,他要为父母分担生活的担子,你又有何忍心让他违背本意,让父母为他的学业日夜操劳。
现在有一句话说“底层放弃教育,中层焦虑教育,上层不玩普通教育”。
这就是底层的宿命吗?当然至古以来就有,在每个时代都存在。
但是每个时代也会有不甘于命运安排的人。
这些人就像石头缝里冒出来的野草一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莫言在回忆自己的母亲一文里提到:
“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其实很多孩子如果当年不是自己太懂事,或者不是被家里人念叨,最后自己放弃了,那些大山沟里还是能走出奋斗娃的。
有一句叫“家会伤人”,真的如此。很多父母将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绑在一起,好像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孩子。
这样的孩子更苦。一边被父母的期待捧着,一边被父母的诉苦压着。
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为了给你报这个培训班,我跟你爸爸已经基本掏空了钱包,有几个月没有去逛街了,你还不多考点分数回来,那你对得起我们吗?”
“我们家就靠你了,你不努力。我们这么辛苦地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我就后悔生了你,没有生你我就不会过得这么辛苦。“
很多时候,你以为你是说说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里,可能就种下了种子,影响他一辈子。
跟孩子哭穷,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完成是不一样的。
前者可能让孩子从根上自卑,因为生养的父母如此,自己的生活惨淡无光。而自己去感受的,往往会有那股子“没有伞的孩子努力奔跑”的劲儿,最后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