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取坎填离”,这是理论上的说法。在实际操作中,各家各派是不同的。比如,在对传统丹经的注解上,有一种说法是,“心气下降,肾气上升”,这也仅仅是一种理解,或者是一种操作方法而已。我认为,在道家修炼上离开人体经络系统谈“取坎填离”,是纸上谈兵。就本门而言,在修炼上,子午流注大法,就是“取坎填离”理论的应用,而子午流注在修炼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都是不同的。比如,针对任督脉的子午流注,针对奇经八脉的流注,针对六脉(三阴三阳)的流注,都有所不同。又比如,中医上的“子午流注”也只是丹道修炼的“子午流注”的一种应用,和丹道的有所不同。所以,你要谈论“取坎填离”,最好是站在你那一门的修炼理论和具体功法去谈。“凝神入气穴后,真气产生”也只是一种修法,尤其是“书房派”的一种修法。真气分先天气、后天气。宇宙真气的产生,并非是产生在某一“气穴”,所以“凝神气穴”不过是守株待兔。实施“取坎填离”,有两个关键性的气穴,一为百会,另一为会阴。百会位于人体头顶,是人体阳脉的会集之所;会阴位于腹部的最底下,是阴脉会集之所。头部,在先天八卦而言,为乾宫,在后天八卦为离宫;腹部,在先天八卦为坤宫,在后天八卦为坎宫。百会与会阴,即为“取坎填离”所取所填的起始和目的地。先后天真气相混,经过任督脉的运转(当然,此前需要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的配合),在百会与会阴完成流注后,完成了从后天八卦到先天八卦的转化,这,就是“取坎填离”的一种修法。当然,我也见过其他派别的,在初修阶段,在百会与涌泉穴进行“取坎填离”的,理论基础不同,实施方案自然不同,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思考了一下,可能是这样:因为这派的这个功法是站桩功,并非坐功,因此对于人体“乾坤坎离宫”的看法自然与坐功的不同。可见,看丹经、经典的时候,也要灵活对待啊。补充说明一下,我上面说的,是站在小周天玉液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5还丹这个角度,谈以任督脉为运转系统的“取坎填离”,本门的大周天“取坎填离”,是以奇经八脉为运转系统的,修炼的层次不到,我就不说了。“取坎填离”这一名词,相似的有很多,比如坎离交媾,颠倒颠,子午流注,子流午注,午流子注,...,很多,看的时候,要有所立足点地“得意忘言”,不要死扣字眼,钻到名词的死胡同里。“取坎填离”可以说是易学的一种“变卦”学问,是易学应用的一种思想。在本门的移星转斗大法中,就有“变卦”的内容,从而达到“夺天地之造化”。具体的就不说了,有缘看到施此法的自然明白。常人六阳之火在百会,六阴之水在会阴,形成火上水下之火水未济卦,阴阳阻塞,往来不畅,人的生死也就无常了。而修炼者的九阳之火、九阴之水经过子流午注和午流子注的导引后,九阳之火入会阴,九阴之水入百会,“取坎填离”,形成水上火下之水火既济卦,阴阳和合,地天交泰,五脏中和,百病不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阴阳交感,天地交泰,这,就是道家长生的真谛。
确定不是气运丹田?
丹田之气似乎并不是氧气的概括称呼,而是有效利用呼吸以及肌肉穴位的运动产生效果。下面就是一些详细的气沉丹田的解释,希望能帮到你:
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在近世出版的武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二字挂在口边。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也都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明确而深刻的理解,应该首先弄清:什么叫气沉丹田?为什么要气沉丹田?怎样做到气沉丹田等。
一、 什么叫气沉丹田?
郝少如先生说过:“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形意拳家马礼堂先生说:“清升浊降,气归脐下。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气沉脐下丹田之内。”太极拳名家郝家俊说:“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以笔者愚见,气沉丹田不是别的,乃是采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开、合相结合。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下边再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胁则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胸中真气沿任脉下行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的形势。胸、背、肩和腰胯始终放松,腹部则沉甸甸甚为充实。呼吸深长匀缓,作到“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要求。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先生教“鹰熊斗智”的架子时,要求把“小腹放到大腿上”,郝家俊先生教太极拳的”单鞭”时,也要求”正身塌腰,把小腹放到大褪上”,这些都是气沉丹田的具体体现。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①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和入力丹田。“贯”和“入”是努力向下压气使其进入丹田,“沉”则是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好象东西在静水中随着地心吸力徐徐下降,松静自然,无一毫勉强之意。②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是聚于丹田,僵死不动,要有鼓荡开合,纵横飞腾。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思。
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
练拳之目的,一是为了强身祛病,延年养生;二是为了克敌制胜、抑强御侮。在格斗中如何能发出大力且使此力产生最大效果?如何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倾跌,自己则稳如泰山?欲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按照拳经的规定,进行各个方面的练习而综合运用之,“气沉丹田”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健身角度来说,练丹田乃是祛病防病的关键。丹田二字,笼统地说是指从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肾脏亦在其附近,它们统统包括于中医所说的“肾”这一概念之内。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等过程,是和肾息息相关的,即是和生殖、泌尿。内分泌的功能紧密相关的。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可明显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延迟衰老(中医叫补肾)。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增强后,人就可能变得精力充沛,抵抗外来风寒湿热的能力增强。对运动员来说,还可提高竞赛成绩。这一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和为人进行气功医疗中,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从练内气来说,丹田是生气之源,先从丹田结成气丘,然后即沿经络运行,形成人体经络场。所以练丹田者,可起“补肾”之功,肾气足而后武艺乃得以精进。气沉丹田时的腹式呼吸,使膈肌与腹肌力量增强,加大腹压变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可大大改善心脏的工作。从技击角度来看,膈肌大幅度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3向下运动,肺体大幅度向下膨胀,腹胃等脏器垂注于腹内,以及肩之下沉,胸肌、腹肌、腰、胯之放松、全身肌松肉坠,腹部充实而沉重,可使人体重心降低,在力学上体现了稳定作用,在运动中易于作到中正安舒,桩步稳健,灵活而具有弹性,既便于随对方进攻之势纵横缠绕、引进落空,得势时又便于腰为弓把的使用,发出丹田命门之力。这就是前辈形意拳家刘殿琛先生常说的“活泼于腰,涵蓄在胸,运丹田之力,发肾气以击人。”
三、怎样作到气沉丹田?
前边已经提到过,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是随着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脘之间,有提有下,起伏鼓荡。对于具有一定功夫的人来说,只要在走架时注意作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开吸合呼,蓄吸放呼。吸为提,气到中脘,呼为下,气到丹田,自然而然就作到了气沉丹田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时不易掌握,可分三步去做: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即将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2、仍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胁微向外张(不可向上提,胸部放松,勿有起伏),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同时,两手向回收,但要沉肩坠肘。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会阴仍要微微提住,两胁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以意引气,达于指梢,双脚则五趾抓地。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呼吸时两手向回去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来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以气催力向外推,从外形上看不出手的动作。如此练上半年多(多练更好),即可进行第三步。3、选几个动作简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的拳式,如用形意拳的劈、钻、炮,八卦掌的双撞掌、马上开弓、黑熊反背,太极拳的双峰灌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少林拳的挂月撞掌、十方戒、双崩拳均可。将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一定要作到开吸合呼,蓄吸放呼,闪跳为吸,发力为呼。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要慢,要自然,不须练多久,就可达到气沉丹田了。这时自己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前节有力,腿肚子很沉,双脚有入地之感,每一动作力之源都在脚跟,经踝骨沿腿而上,两膝有力。但大腿与腰胯则松快自如,自腰以上,各处都轻松而灵活,动作幅度增大而灵敏迅速,整个身子好像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踝处,鞭杆在腰脊,两臂两手如同鞭梢。此后,无论练什么拳套,不论走架快慢,都可保持气沉而不浮,步稳而不乱。动作发劲,整而不散,如同风吹大树,百枝摇曳,妖娆自然,妙趣横生矣!
严格的说丹田位置在肚脐眼以下1.3至1.5公分,是气源中心,也叫气海....
橐
繁体写法 槖
tuó
<名>
(1) (形声。从槖省,石声。)
(2) 同本义 [hollow bag open on both ends]
槖,囊也。——《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
宁子职 纳槖饘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乃裹糇粮,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
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昂 家将军以为(张)安世 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 数十年。——《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 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簪笔者,插笔于首。”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 《明史》
(3) 鼓风吹火器 [air-blower]
具炉橐,橐以牛皮。——《墨子·备穴》
橐
tuó
〈象〉
象声词 [sound of leather shoes]。如:橐橐的皮鞋声
橐
tuó
〈动〉
通“托”,依附 [rely on]
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韩非子·五蠹》
--------------------------------------------------------------------------------
--------------------------------------------------------------------------------
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
橐
tuó
台湾音标 ㄊㄨㄛˊ
(1) 口袋:负书担~。
(2) 〔~驼〕即“骆驼”。
(3) 古代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30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
(4) 郑码:AJGF,U:6A50,GBK:E9D2
(5) 笔画数:16,部首:木,笔顺编号:1251245132511234 赞同0| 评论 2007-1-25 11:46 碧海蓝天365 | 十四级
橐tuó
◎ 口袋:负书担~。
◎ 〔~驼〕即“骆驼”。
◎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