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魑,是指传说中深山老林里害人的怪物。
魅,外貌美艳的鬼。
魍,赤黑色百的水怪。
魉,山川木石之怪。
扩展资料
魑魅魍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ī mèi wǎng liǎng,在古代特指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现指形形色色的坏人。
中文度名
魑魅魍魉
外文名
evil spirits;demons and monsters;demons and devils, ghosts and monsters;all sorts of evil spirits;
读 音
chī mèi wǎng liǎng
注 音
ㄔ ㄇㄟˋ ㄨㄤˇ ㄌㄧㄤˇ
感情色彩
贬义词
出 处
《左传·宣公知三年》
近义词
牛鬼蛇神 为鬼为蜮
反义词
志士仁人
解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出处
《左传·宣公三年》
注:道《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罔两即魍魉。
【示例】:
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魑魅魍魉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内下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贬义,用于书面语容。
参考链接:魑魅魍魉-百度百科
魑魅魍魉并不是特指某种妖魔鬼怪,而是对传说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33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
魑魅魍魉的解释:
魑魅魍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ī mèi wǎng liǎng,在古代特指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现指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左传·宣公三年》:“螭(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出处原文译文:害人的鬼怪,不是人能够碰得到的。
示例: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魑魅魍魉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扩展资料:
1、魑 [chī]
名词
1、形声。从鬼,离声。本义:精怪名
2、传说中的山神
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孙绰《游天台山赋》
又如:魑魅(古代传说中山神和精怪,能作祟祸人。泛指坏人);魑魅魍魉(本为山怪水神,引申为各式各样的坏人)
3、泛指鬼怪 。
如:魑祟(鬼怪)
2、魅 [mèi]
名词
(形声。从鬼,未声。本义:迷信传说中的精怪) 同本义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鲍照《芜城赋》
又如:魑魅(传说中指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鬼魅(鬼怪);魅虚(老怪鬼魅名)
3、魍 [wǎng]
名词
(形声。从鬼,罔声。本义:魍魉) 同本义 。
如:魍魉混沌(鬼迷心窍的糊涂虫);魍魅(山川木石的精怪)
4、魉 [liǎng]
也作蝄。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现多用来比喻坏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魑魅魍魉
这四个妖怪的名字就叫。chi。mei,wang,liang,一个要妖怪名字就一个字。鬼界入口位于镬铎岛,有魑,魅,魍,魉四小鬼镇守
两个怪,下面给你解释一下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辞海》P211) 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马上会想到无定乡八老中的“刀四”,这个家伙虽然还没怎么露面,却大约不会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么? 或许应该说,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为《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鬽,老物精也”。《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郑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说,“鬽”,是百物之精灵。 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辞海》中解释,魑,是一种无角的龙——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腾蛟真人,但腾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 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 但魑是一种像龙的东西总不会有错,在对“彲”的解释中,有《史记》可以为证,《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彲”。 我私下里估计,这“非龙非彲”的,肯定就是腾蛟真人了。 说完了“魑魅”,那就该说说“魍魉”了。 “魍魉”除了写法多一点之外,含义也不算少。 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参照《王力古汉语字典》P1739) 至于后者,《淮南子览冥训》中有个我很喜欢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当然,我更重视的应该是和神仙鬼怪牵扯着的东西。 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 “夔”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说,至少“罔两”已经有了下落——罔两——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那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好吧,接着该说“魑魅魍魉”了。 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有的“魑魅魍魉”这个说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领。 直到有一天去乱翻那本为《邪樱》预备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经图说》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马昌仪引了《左传》——这大约是我能找到的有关“魑魅魍魉”的最早出处了。 《左传宣公三年》: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人死为鬼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6,鬼死化为魑魅魍魉,永世不得超生,但也算是永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