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拿主意 [ ná zhǔ yi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ná zhǔ yi ]
对一件事情作出决断。
取信于民qǔ xìn yú mín
成语解释:取得人民的信任。
言听计从yán tīng jì cóng
成语解释: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例 句:邓对于他也就和刘玄德之于诸葛孔明,几几乎是言听计从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二十六)
欺上瞒下qī shàng mán xià
成语解释: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成语出处:唐·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不言而信bù yán ér xìn
成语解释: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例 句: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yí rén wù yòng,yòng rén wù yí
成语解释: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34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成语出处:《金史·熙宗本纪》:“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国及诸色人,量才通用之。”
众望所归zhòng wàng suǒ guī
成语解释: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成语出处:《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例 句:他非去不可!众望所归,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
欺上罔下qī shàng wǎng xià
成语解释: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成语出处:唐·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一个主意一条主意
迟疑不定 犹言迟疑不决。zd
出处:《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专”
迟疑不决 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处:《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迟疑顾望 犹言迟疑观望。属
出处:唐·刘餗《惰唐嘉话》卷中:“[李勣]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