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父子碑就是兰亭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
“鹅池”这块碑有一个传说。有一天,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刚写完“鹅”字时zhidao,忽然有大臣拿着圣旨来到。王羲之只好停下来出去接旨。在一旁看到父亲写字的王献之版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看见父亲只写了一个“鹅”字,就顺手提笔一挥,接着写了一个权“池”字。两个字是如此相似,如此和谐,一碑二字,父子合壁,更是成了千古佳话。
鹅池碑,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百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度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问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答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版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
碑高188厘米,宽68厘米。
行书“权鹅池”,无款。
为清咸丰五年(1855)至同治八年(1869)重建兰亭时所立。
原碑早已不存。
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言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鹅字。书生爱之,遂临摹藏之。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立碑建池。还有一说,系王羲之辟池养鹅,并观其神态,从而练成一笔而就的鹅字,该池称天鹅池。
1986年根据这些传说修建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39了现在的鹅池。在形似弯月的水面上建一石桥,将池分为二瓣,水面较大的南部为鹅池,水面较小的北部曰白龙池。
鹅池水面面积约600平方米,池中植睡莲、王莲,还置有两座由太湖石构成的假山,水中红鲤、锦鲤悠闲漫游,几只白鹅“曲项向天歌”,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山水画。
(2).《旧唐书·李愬传》:“自 张柴 行七十里,比至 悬瓠城 ,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 愬 令惊击之,以杂其声。”后以“鹅池”为掩袭的典实。 明 孙承宗 《阳关引》词:“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雪。待四方勘定,直北迎节归。” 明 孙承宗《答袁节寰(袁可立)中丞》:“以凌霄夜雪鹅池,对六花而视草。
王羲之爱鹅出了名。在兰亭,他特意建造了一口池塘养鹅,后来干脆取名“鹅池”。池边建有碑亭,石碑刻有“鹅池”二字。提起这块石碑,还有一个传说呢。有一天,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刚写完“鹅”字时,忽然有大臣拿着圣旨来到。王羲之只好停下来出去接旨。在一旁看到父亲写字的王献之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看见父亲只写了一个“鹅”字,就顺手提笔一挥,接着写了一个“池”字。两个字是如此相似,如此和谐,一碑二字,父子合壁,更是成了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