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其实“魑魅魍魉”它所代表只有三种妖怪,这成语是出自于《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妖怪,在现在指的是坏人。其实在《左传》中还有关于魑魅魍魉的故事,其实在黄帝和炎帝在战争之后,蚩尤成为了俘虏,但是蚩尤对此很不服气,就想要去打败黄帝,但是炎帝没有那份心还有那份力,就拒绝了蚩尤。但是蚩尤还是不肯放弃,就开始发动自己的兄弟们,这些其中就包括魑魅魍魉这些妖怪。魑魅魍魉散发出毒气,来攻击黄帝,但是黄帝用牛角号赶走了他们。其实在古代魑魅魍魉的意思就是那些身材比较高大强壮的妖怪吃美女或者吃晚上走路的人。
“魅”指的是长得漂亮的鬼,特别爱幻化成女鬼,先是用美色迷惑人类,然后将他们吃掉。就像我们看的《聊斋志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5异》中的狐妖、画皮等等,她们是由物体化成人类,然后吃那些贪恋美色被自己迷惑的人类。
“魑”指的是没有长角的龙,其实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我们载《西游记》中那些妖怪手下的小妖,他们负责巡山,为自己的主人找食物,还有找唐僧师徒四人的踪迹。而且这些妖怪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般生活在人烟稀少的高山深处,所以总体来说就是生活在深山的妖怪。
“魍魉”指的是生活在水里的妖怪,就像《西游记》的一条鲤鱼,他不仅要吃村里的人还要吃唐僧。这样的妖怪就生活在河里最底下。
虽然这个词在现代和古代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但是寓意都是指坏人,他们内心是险恶的,总想用自己的最恶劣的做法去做自己所谓正确的事情,那样给别人带来大的伤害,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好的风气。
一、魑,chī,传说中指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二、魅,mèi,外貌讨人喜欢的鬼;
三、知魍,wǎng,水怪,赤黑色;
四、魉,liǎng,山川木石之怪;
五、妖,自然生物在修行后成为一种精灵,可以是树,可以是石;
六、精,动植物或天然物质通过吸收日月光华而形成的,比如白素贞就是蛇精;
七、鬼,传道说中人死后的灵魂变为鬼;
八、怪,诡异、神秘、令人恐惧的鬼物。
“魑魅魍魉”一般集中使用成为一个词组,作为害人鬼怪的统称,常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专。
“妖精鬼怪”与魑魅魍魉是近义词,常用来比喻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邪恶势力。
扩展资料
民间流传的十位魑魅魍魉是民属间传说,来自于古代。分别是: 龙女、狐仙、夜叉、判官、牛头、 马面、二郎、七郎、 刑天、 辟邪。
参考资料
民间流传的十位魑魅魍魉
不知百道吃小孩的,但我刚看的《夜半鬼叫门》这个小说度里说的,魑魅魍魉这四个鬼王级别的鬼只有魉知是吃小鬼的,有的魉是子母凶,就是说生前是母子关系的鬼,母道鬼可以选择把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个小鬼回)吃掉,那样会变成比普通魉强几十倍的鬼王,到时候也就八卦阵能把魉制服。答
魑魅魍魉等于妖魔鬼怪,这个解释我想应该行得通,但真要深究起来,却好像又不是这么简单。就像《邪樱》中提到的种种妖魔鬼怪,从无定乡八老到三山十八友和南宫飞燕,个个背后都有些故事。
那就先说说“魑魅魍魉“
魑,同螭,也同彲。魅,同鬽。而“魍魉”,则有多种说法,比如“蝄蜽”、“罔两”、“方良”和“蛧蜽”,还有一种说法是把“罔两”中的“两”换成三框中加一个“良”字,紫光拼音和微软2003中都没有那个字,而那个字却赫然不能算是繁体异体,顶多是咱们平时不用它罢了。
“魑魅”和“魍魉”是分开解的。
而且,虽然“魍魉”是在一起,“魑”和“魅”却各有各的意思。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3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辞海》P211)
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马上会想到无定乡八老中的“刀四”,这个家伙虽然还没怎么露面,却大约不会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么?
或许应该说,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为《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鬽,老物精也”。《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郑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说,“鬽”,是百物之精灵。
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辞海》中解释,魑,是一种无角的龙——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腾蛟真人,但腾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
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
但魑是一种像龙的东西总不会有错,在对“彲”的解释中,有《史记》可以为证,《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彲”。
我私下里估计,这“非龙非彲”的,肯定就是腾蛟真人了。
说完了“魑魅”,那就该说说“魍魉”了。
“魍魉”除了写法多一点之外,含义也不算少。
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参照《王力古汉语字典》P1739)
至于后者,《淮南子览冥训》中有个我很喜欢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当然,我更重视的应该是和神仙鬼怪牵扯着的东西。
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
“夔”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说,至少“罔两”已经有了下落——罔两——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那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好吧,接着该说“魑魅魍魉”了。
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有的“魑魅魍魉”这个说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领。
直到有一天去乱翻那本为《邪樱》预备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经图说》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马昌仪引了《左传》——这大约是我能找到的有关“魑魅魍魉”的最早出处了。
《左传宣公三年》: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