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魑魅魍魉,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现指各种各样的坏人。出自《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4承天休。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魑
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左传文公十八年》
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
《辞海》中解释,螭,是一种无角的龙。《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龙非彲”。
魅
《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鬽,老物精也”。《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郑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说,“鬽”,是百物之精灵。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魍魉
“魍魉”除了写法多一点之外,含义也不算少。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班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至于后者,《淮南子览冥训》中有个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罔两——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其实“魑魅魍魉”它所代表只有三种妖怪,这成语是出自于《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妖怪,在现在指的是坏人。其实在《左传》中还有关于魑魅魍魉的故事,其实在黄帝和炎帝在战争之后,蚩尤成为了俘虏,但是蚩尤对此很不服气,就想要去打败黄帝,但是炎帝没有那份心还有那份力,就拒绝了蚩尤。但是蚩尤还是不肯放弃,就开始发动自己的兄弟们,这些其中就包括魑魅魍魉这些妖怪。魑魅魍魉散发出毒气,来攻击黄帝,但是黄帝用牛角号赶走了他们。其实在古代魑魅魍魉的意思就是那些身材比较高大强壮的妖怪吃美女或者吃晚上走路的人。
“魅”指的是长得漂亮的鬼,特别爱幻化成女鬼,先是用美色迷惑人类,然后将他们吃掉。就像我们看的《聊斋志异》中的狐妖、画皮等等,她们是由物体化成人类,然后吃那些贪恋美色被自己迷惑的人类。
“魑”指的是没有长角的龙,其实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我们载《西游记》中那些妖怪手下的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5小妖,他们负责巡山,为自己的主人找食物,还有找唐僧师徒四人的踪迹。而且这些妖怪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般生活在人烟稀少的高山深处,所以总体来说就是生活在深山的妖怪。
“魍魉”指的是生活在水里的妖怪,就像《西游记》的一条鲤鱼,他不仅要吃村里的人还要吃唐僧。这样的妖怪就生活在河里最底下。
虽然这个词在现代和古代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但是寓意都是指坏人,他们内心是险恶的,总想用自己的最恶劣的做法去做自己所谓正确的事情,那样给别人带来大的伤害,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好的风气。
【解释】:原为古zhidao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出自】:《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示例】: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版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权文化的遭难》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