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成语故事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来、丰富词汇
2、成语故事能有效得进源行思想教育
3、可以从民间成语故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百性。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正是有创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创造思维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里度,挑起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担,所以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有关学习的成语有:废寝忘食、学而不厌、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专心致志等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5。
一: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
1.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2. 【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刻苦努力
二: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 ]
1.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2.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三: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
1.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3.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四: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
1.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2.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译文: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3.【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五:专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
1.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2. 【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译文:如今下棋是一门小技术,如果不专心致志,那么也是学不会的。)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形容在玩中学习的成语只有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 [ yù jiào yú lè ]
释义: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0一体,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例句: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不能寓教于乐,教育事业就得不到良好发展。
扩展资料
寓教于乐的详细释义
对文艺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之间关系所进行的概括性的描述。强调文艺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必须通过艺术的审美方式,即美的形象来达到。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所著的《诗学》中已蕴含了这一思想,以后由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明确地表达出来。
贺拉斯提出“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这样才能发挥艺术的教化作用。
“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接受文明,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
“寓教于乐”说同时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艺术作品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融合、统一。
诗人如果想做到“寓教于乐”,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心灵净化,同时应严肃对待艺术创作,遵循特定规范,既顺应读者习惯,又左右读者的心灵和审美情感,引导读者趋善避恶。
词 目 百年知树人 使用频率 常用
发 音 bǎi nián shù rén
释 义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 处 《管道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示 例 古人都知道~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近义词 百载专树人
英 文 a hundred years to bring up a generation of able men
灯谜面 鲁迅诞生一世纪属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表达人才造就不易,要有长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