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陈赫的粉丝对陈赫的称呼,赫字拆写就是赤赤
古文中的赤
音:赤 chì
义:
(1)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2) 同本义 [red]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 武王诛 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
(3) 忠诚;真纯 [loyal;pure]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又如:赤心(忠心);赤衷(赤诚的心意);赤情(真诚的心意)
(5) 裸露 [bare]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 韩愈《山石诗》
(6) 又如:赤剥(光身子);赤巴巴(赤裸裸;毫无掩饰);赤脚大罗仙(传说中得道的李君);赤条精光(全身赤裸)
(7) 空;尽;一无所7a64e59b9ee7ad94366有 [empty;extreme]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8) 又如:赤淋淋(赤条条,一丝不挂);赤白白(一无所有);赤洒洒(形容无牵无挂)
词性变化
赤 chì
〈名〉
(1) 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 [south]。如:赤帝(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指汉高祖刘邦);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
(2) 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 [Han Dynasty]。如:赤德(指汉朝的气运)
(3) “赤子”的简称。指婴儿 [baby]。如:赤襁(指婴孩);赤子苍头(泛指老人小孩。苍头:原指老仆,此指老人)
(4) 指鲜血 [blood]。如:赤津津(鲜血渗流的样子);赤臭(血污腐臭之气)
(5) 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鲁迅《书信·致李霁野》
◎ 赤 chì
〈动〉
(1) 除掉,诛灭 [remove]
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聊斋志异·小翠》
(2) 又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悻悻学子”意思是刚愎傲慢抄的学生,悻悻:刚愎傲慢貌。学子:犹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人。形容人态度傲慢。
悻悻学子与莘莘学子意思相近,但大多用的是“莘莘学子”。报刊上用这个词,有时也出差错,写成悻悻学子。
另外,芸芸学子和莘莘学子互为近义词,可以互相转换。
扩展资料
近义词:心高气傲、矫时慢物
1、心高气傲
读音:xīn gāo qì ào
解释:心比天高,气性骄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百:“我可也心高气傲惹人憎。”
白话释义:我也可以态度傲慢被人憎恨。
2、矫时慢物
读音:jiǎo shí màn wù
解释: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出处:南宋范度晔《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白话释义:年少就有才华,所以心高气傲,态度傲慢。
赤赤学子应该说的就是有一颗赤诚之心的认真向上学习的学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