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原文: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出自:宋代·汪洙《勤学》
释义: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65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2、原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出自:宋代·刘过《书院》
释义: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3、原文: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出自:明代·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释义:谪居龙场呵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4、原文: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出自:魏晋·陶渊明《责子》
释义: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5、原文: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出自:宋代·王禹偁《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释义: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一旦如穷人暴富,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不是解答,而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和体会。
我是从阅读开始的,多年来读过不少诗词,但是并未通读、精读过《唐诗三百首》或某一本诗集。而且,虽然读过不少诗词,但自己仍然不会写作。开始学习写作时,老师是让我读的施蛰存先生的《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很好,虽然只选讲了一百多首诗,但有讲解、有评论、有分析对比、还有关于诗律的介绍;可惜的是,这本书可能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2不太容易买到。另外,我常用的工具书是王昕若的《诗词格律手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只有5元,但全面介绍了诗词格律,包括音韵,每部分都有若干例子。
因此,我的体会是:
1、诗词格律要花一定时间来学。阅读可以辅助,但不能代替格律学习。其实,格律知识并没有太多,应该是容易掌握的。如果连格律都不肯花时间去学,那就根本谈不上诗词写作,写出来的充其量不过顺口溜而已。
2、广泛阅读是不可缺少的。格律学习同样不能取代阅读。有了阅读的基础,才知道如何下笔;正如学习了英语语法,还要学习课文和对话一样。没有广泛阅读的功夫,只是凭借着所谓“气势”、“深情”去写作,那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3、开始时,阅读,包括背诵100篇左右大约是必需的,当然多多益善。至于阅读时还要注意什么,我觉得读懂、读熟就可以了。
4、总之,作为学习写诗的开始,格律知识和一定数量的阅读是必要的,当然还有多练习。进一步则是更多的知识学习和各人的性格、爱好、经历、积累等等,这就没有一定之规了。
你要问的王字旁的暇是不是瑕这个字?
瑕的组词:
1.无瑕
完美而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白璧~。完美~。
2.瑕疵
小的缺点。疵(cī):毛病。
3.瑕玷
污点;毛病。
4.瑕翳
玉的斑痕、黑点。亦比喻事物的缺点、毛病。
5.瑕窍
玉上的裂缝、裂口。
6.瑕瓋
同“瑕适”。《吕氏春秋·举难》:“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7.宿瑕
犹旧恶。
8.瑕过
缺点,过失。
9.瑕隙
指可乘的间隙,嫌隙。《左传·桓公八年》“讎有衅,不可失也”晋 杜预 注:“衅,瑕隙也。”《宋书·范泰传》:“近者东寇纷扰,皆欲伺国瑕隙。”《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3选集·申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畏》:“﹝吾国人﹞常含有离携扰乱之种性,他人乃得以蹈我瑕隙,施其交乱之谋。”
10.陷瑕
陷于过失。
11.涤瑕
清除污点。
12.瑕砾
比喻东西之粗劣者。
13.瑕头
染件上系的小布条,上书物主的姓名,以资识别。也称霞头。
14.祓瑕
除去缺点。瑕,玉上的斑点,比喻人的过失或缺点。
15.瑕点
斑痕,污点。
16.瑕弃
谓因其有瑕疵而弃绝之。
17.瑕尤
1.缺点、过失。
18.纤瑕
微小的瑕疵。比喻事物的小毛病或人的小过失。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北齐 刘昼《新论·妄瑕》:“是以 荆 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纇。”唐 韩愈《月蚀》诗:“并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浄无纤瑕。”清 赵翼《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他年青史传,粹然无纤瑕。”
19.滞瑕
积滞的尘秽。
20.抵瑕
指摘缺点。
21.瑕蠹
瑕玷和蛀虫。比喻坏人坏事。
22.赤瑕
赤色的玉。
23.瑕瑜
1.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或事物的特点和优点。
24.瑕英
美石;美玉。
25.瑕壁
苔藓斑剥的石壁。
26.瞷瑕
窥伺间隙。
27.瑕璺
斑点和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