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无拘无束
wú copyjū wú shù
[释义]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语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
[正音] 束;不能读作“sù”。
[辨形] 束;不能写作“术”。
[近义] 自由自在
[反义] 缩手缩脚
[用法] 用于形容人或动物。和“自由自在”往往可以通用或连用。一般作谓语百、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自由自在”都含有没有约束;很自由的意思。但~偏重于态度自然大度方;言行没有约束;“自由自在”偏重在行动自由;非常安闲舒适。
[例句]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出处百:西汉· 汉武帝刘彻《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原文: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度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回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翻译为现代汉语是:
凡是非同寻常的功业答,必须等待非同寻常的人才去完成。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那些象不受驾驭的马儿的人,那些放荡不受约束的人,都在领导驾驭之下。
跅弛
放荡不循规矩。
《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颜师古 注:“跅者,跅落无检局也。弛者,放废不遵礼度也。”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才者以跅弛而弃,不才者以平稳而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当是时,西人之跅弛无能,不得志於故里者,辄相率来 华 ,干谒求售。”
泛驾之马
【释义】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敢于创新的英雄人物。
【解词】泛驾:指“覆驾”,不受驾驭。
【书正】《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
读史之《汉书·武帝纪》
统一思想:
汉武帝登基之初便开始统一思想的行动。丞相绾奏: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示汉武帝要行王道。五年,置五经博士;元光元年,诏贤良,得董仲舒。一拍即合,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是有助于皇权在民心中的稳固的。统治者加以倡导,使人民,特别是大部分“士”这个阶层,抛弃了先秦以来纷繁芜杂的思想流派,变得“君君臣臣”起来。同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逐步分化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凝聚汉朝的发展起来的力量。
开疆拓土:
元光六年(即位十一年),汉武帝一改汉文帝以来的对匈奴隐忍的态度,“夷狄无义”“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不断屯兵边疆,准备打仗。第二年开始全面出击,痛击匈奴,直至后来的封狼居胥。元封元年,收南越,东瓯,威震匈奴。应该说,汉武帝的对外政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扩张意义和主动性的帝国行为。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对外交流达到新的高度,西域,中亚甚至欧洲都有中国人的身影。这个和汉朝的强大不无关系。“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现在听起来依然是心魄动荡!
治国得失:
汉武帝扩张性的帝国君主性格决定了多少有点残忍的意思。虽然有的时候会承袭祖德,对人民来一点小恩小惠,但是比起汉文帝担心人民受累而不出兵,汉武帝的出兵次数太国语频繁了。汉武帝后期,人民造反的很多,不堪连年征战。
汉武帝喜欢游历。封遍名山大川。或许是游历给汉武帝造成了一个假相:帝国疆土辽阔,物产丰富。以中华之大,焉能屈人之下?这只是一个猜测。喜欢游历对一个皇帝来说是不是好事?后代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面的例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常出宫的皇帝,比较了解民间疾苦,比较有作为;历史上很少有昏君喜欢经常出京游历中国(隋炀帝仿佛是一个例外)。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巫蛊,霍乱后宫,失去太子。这是一个将死的帝王最为悲惨的事情。这个命运在后来的很多皇帝身上一再重演。
太子死后对汉武帝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征和四年,轮台罪己诏,作为一个皇帝检讨自己的罪过,并且停止征战。这是很难得的。也为后代的皇帝树立了榜样。但是后来的皇帝有的至死都不会改正甚至承认自己的错误。两年后,立太子后死去。
大汉雄风: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称为“汉”,就是汉武帝时期空前的强大国力形成的。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继承了“文景之治”的丰硕的成果,并且自身的开拓性的精神使得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对外刚柔并使,对内恩威并用,中国的影响遍及中亚甚至欧洲。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
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胜皆为列侯。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春二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行三铢钱。
夏四月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6己已,诏曰:“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
五月,诏曰:“河海润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曲加礼。”
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
秋七月,诏曰:“卫士转置送迎二万人,其省万人。罢苑马,以赐贫民。”
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蚡免。
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
初置茂陵邑。
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初作便门桥。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济川王明坐杀太傅、中傅废迁防陵。
闽越围东瓯,东瓯告急。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会稽兵,浮海救之。未至,闽越走,兵还。
九月丙子晦,日有蚀之。
四年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秋九月,有星孛于东北。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置《五经》博士。
夏四月,平原君薨。
五月,大蝗。
秋八月,广川王越、清河王乘皆薨。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
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
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
闽越王郢攻南越。遣大行王恢将兵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兵还。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
夏四月,赦天下,赐民长子爵一级。复七国宗室前绝属者。
五月,诏贤良曰:“朕闻昔在唐、虞,画像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徕服;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呜乎,何施而臻此与!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
秋七月癸未,日有蚀之。
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春,诏问公卿曰:“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建议宜击。
夏六月,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将三十万众屯马邑谷中,诱致单于,欲袭击之。单于入塞,觉之,走出。六月,军罢。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秋九月,令民大酺五日。
三年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勃海。
夏五月,封高祖功臣五人后为列侯。
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
四年冬,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市。
春三月乙卯,丞相蚡薨。
夏四月,陨霜杀草。五月,地震。赦天下。
五年春正月,河间王德薨。
夏,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秋七月,大风拔木。
乙巳,皇后陈氏废。捕为巫蛊者,皆枭首。
八月,螟。
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六年冬,初算商车。
春,穿漕渠通渭。
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广、敖失师而还。诏曰:“夷狄无义,所从来久。间者匈奴数寇边境,故遣将抚师。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虏之方入,将吏新会,上下未辑。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少吏犯禁。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将率之过也;教令宣明,不能尽力,士卒之罪也。将军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于士卒,二者并行,非仁圣之心。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厥路亡由。其赦雁门、代郡军士不循法者。”
夏,大旱,蝗。
六月,行幸雍。
秋,匈奴盗边。遣将军韩安国屯渔阳。
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不贡士,壹则黜爵,再则黜地,三而黜,爵、地毕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十二月,江都王非薨。
春三月甲子,立皇后卫兵。诏曰:“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遣将军卫青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获首虏数千级。
东夷薉君南闾等口二十八万人降,为苍海郡。
鲁王馀、长沙王发皆薨。
二年冬,赐淮南王、菑川王几杖,毋朝。
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三月乙亥晦,日有蚀之。
夏,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秋,燕王定国有罪,自杀。
三年春,罢苍海郡。
三月,诏曰:“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以百姓之未洽于教化,朕嘉与士大夫日新厥业,祗而不解。其赦天下。”
夏,匈奴入代,杀太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
六月庚午,皇太后崩。
秋,罢西南夷,城朔方城。令民大酺五日。
四年冬,行幸甘泉。
夏,匈奴入代、定襄、上郡,杀略数千人。
五年春,大旱。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获首虏万五千级。
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秋,匈奴入代,杀都尉。
六年春二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还,休士马于定襄、云中、雁门。赦天下。
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大克获。前将军赵信军败,降匈奴。右将军苏建亡军,独自脱还,赎为庶人。
六月,诏曰:“朕闻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盖孔子对定公以徕远,哀公以论臣,景公以节用,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今中国一统而北边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将军巡朔方,征匈奴,斩首虏万八千级,诸禁锢及有过者,咸蒙厚赏,得免、减罪。今大将军仍复克获,斩首虏万九千级,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其议为令。”有司奏请置武功赏官,以宠战士。
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十一月,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诛。党与死者数万人。
十二月,大雨雪,民冻死。
夏四月,赦天下。
丁卯,立皇太子。赐中二千石爵右庶长,民为父后者一级。诏曰:“朕闻咎繇对禹,曰在知人,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盖君者,心也,民犹支体,支体伤则心憯怛。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流货赂,两国接壤,怵于邪说,而造篡弑,此朕之不德。《诗》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已赦天下,涤除与之更始。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愍焉。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曰:‘皇帝使谒者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有冤失职,使者以闻。县、乡即赐,毋赘聚。’”
五月乙巳晦,日有蚀之。
匈奴入上谷,杀数百人。
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春三月戊寅,丞相弘薨。
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至皋兰,斩首八千余级。
夏,马生余吾水中。南越献驯象、能言鸟。
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
匈奴入雁门,杀略数百人。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皆出右北平。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及公孙敖、张骞皆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江都王建有罪,自杀。胶东王寄薨。
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
三年春,有星孛于东方。
夏五月,赦天下。立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封故相哈萧何曾孙庆为列侯。
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杀略千余人。
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
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
发谪吏穿昆明池。
四年冬,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
春,有星孛于东北。
夏,有长星出于西北。
大将军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将军去病出代,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青至幕北围单于,斩首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去病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两军士死者数万人。前将军广、后将军食其皆后期。广自杀,食其赎死。
五年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有罪,自杀。
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
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
六年冬十月,赐丞相以下至吏二千石金,千石以下至乘从者帛,蛮夷锦各有差。
雨水亡冰。
夏四月乙巳,庙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初作诰。
六月,诏曰:“日者有司以币轻多奸,农伤而未众,又禁兼并之涂,故改币以约之。稽诸往古,制宜于今。废期有月,而山泽之民未谕。夫仁行而从善,义立则俗易,意奉宪者所以导之未明与?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挢虔吏因乘势以侵蒸庶邪?何纷然其扰也!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郡国有所以为便者,上丞相、御史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