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万百籁俱寂”说明声音的振幅较小,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较小;
(2)铃声是由于铃度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由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问“掩耳盗铃”并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
(3)用空心砖砌答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000次,则它振版动的频率是
3000次 |
10s |
故答案为:权响度;产生;传播;传播过程中;300.
如果四周再响起一些虫声,如“听取蛙声一片”中的蛙声,“油知蛉在菜畦中歌唱……”的油蛉道声,抑或蝉声,蟋蟀声,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呢?不用说,自然是神仙般舒坦了。其实,在我专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没有虫声的日子已经很久了,我们实在需要一些虫声,需要一些天籁,来润泽我们那颗荒芜了的心。属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
飞蛾扑火、蜻蜓点水、金蝉脱壳、蚕食鲸吞、蛛丝e69da5e887aa7a64330马迹、螳臂当车
一、飞蛾扑火 [ fēi é pū huǒ ]
【解释】: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出自】:南朝 姚察《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译文】:如飞蛾扑到火上,难道焚烧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
二、蜻蜓点水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 ]
【解释】: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出自】: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译文】:蝴蝶在花丛中穿行起舞,时隐时现,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三、金蝉脱壳 [ jīn chán tuō qiào ]
【解释】: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出自】: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四、蚕食鲸吞 [ cán shí jīng tūn ]
【解释】: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出自】:秦 韩非《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译文】:各国可以逐步蚕食了,可以和赵国对抗了
五、蛛丝马迹 [ zhū sī mǎ jì ]
【解释】: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出自】: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译文】:大开通和转假之门,泛滥广泛繁多,有凝天下无字不能通用,而实际上是蜘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备在古代的书。
窸窸窣窣、虫鸣螽跃、吵吵闹闹、无尽无休、不绝于耳。
一、窸窸窣窣
白话释义: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朝代:宋
作者:·孔平仲
出处:《谈苑》“如闭目窣身入水,顷刻间耳。”
翻译:就像闭上眼睛跳入水中,一下子就进到耳朵里
二、虫鸣螽跃
白话释义:螽:螽斯,昆虫名。草虫鸣叫螽斯跳。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出处:《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翻译: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
三、吵吵闹闹
白话释义: 吵吵闹闹 故意发出各种争吵声的情况
朝代:清
作者:褚人获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若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门首吵吵闹闹,却怎么了?”
翻译:如果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家门口吵吵吵闹闹,却怎么了
四、无尽无休
白话释义:无尽无休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jìn wú xiū,意思是没完没了(含有厌恶的意思)。
朝代:明
作者:许仲琳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只见滔滔流水,无尽无休,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1彻夜车舟,熬尽人间万古。”
翻译:只见滔滔流水,没有完全没有休息,通宵车舟,熬尽人间万古
五、不绝于耳
白话释义: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朝代:清
作者:刘鹗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翻译:这是台下叫喜欢的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