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六盘水市被誉为“中国凉都”,是因为六盘水气候独特,长年无夏、春秋相连,尤其在炎炎夏日时节,此处却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辐射适中,气候宜人,备受每一个六盘水人和到过六盘水的人士广为称道。为此,市内外各界人士纷纷赞誉六盘水为“凉都”。2005年8月,六盘水市获得中国气象学会颁发的“中国凉都•六盘水”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
所谓“凉爽、舒适”,是指六盘水境内长年无夏、春秋相连,6月份月平均气温18.3℃,最热的7月份月平均气温只有19.8℃,8月份月平均气温19.2℃,历史上的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1.2℃。在六盘水,无论是一天24小时中的任一时刻还是整个“夏季”,96%以上的时间人体均感觉到凉爽舒适。其中7月、8月是六盘水市最舒适的月份,97%以上的时间人体感觉凉爽舒适。
所谓“滋润、清新”,是指6月至8月的月平均相对湿度都在83%左右,既没有酷热干燥的痛苦,又无潮湿闷热的难受;2000年至2003年全年空气质量天数从85.8%递增到96.7%,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据监测,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年均值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为100 %。六盘水市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森林植被良好,空气清新,兼具高山气候和森林气候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气候疗养作用。
所谓“紫外辐射适中”,是指六盘水上空经常有厚达一千米以上的高湿度层、晴天日数相对较少、地面湿度大,因此六盘水的紫外辐射较之同等条件的亚高原地带仍较弱。2004年夏季实测的市区紫外辐射瞬时最强值为32瓦/平方米,只相当于紫外线强度三级,处于中等。
2005年8月12日,中国气象学会组织的由12名资深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六盘水的“凉都”课题资料进行专题论证评审,认为六盘水课题组从大气、气象、环保、医疗等方面进行的论证,充分阐明了六盘水夏季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论证缜密、方法得当、结论科学可靠。经过多轮的质询、论证,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六盘水夏季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辐射适中”,且在同纬度地区中具有唯一性,堪称“中国凉都”。同时,六盘水围绕打造“中国凉都”这一城市品牌,自2004年至今举办的一年一度 “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让市外广大人士更进一步体验了“中国凉都”的舒适气候,“中国凉都”也在市内外各界人士中获得了极高的认同和广泛的赞誉。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地处滇、黔两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盘江、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全市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下辖2个区、1个县级市、1个县,常住人口290.7万人。
六盘水最高海拔2845.7米,最低海拔586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拥有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野玉海、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盘县新民鱼龙化石群和妥乐古银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阿勒河等众多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人文景观。
六盘水民间舞蹈分布较广,且种类繁多、样式不同、风格迥异,大多为生活舞蹈,是各居住民族为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通常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等。
六盘水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区域风格历史传承性和多元复合性等特点,主要名优小吃包括水城烙锅、水城羊肉粉、蒸蒸糕、郎岱酱、荷叶糯米鸡等。
六盘水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6个民族为六盘水世居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和传承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形成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35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有六枝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盘县布依族盘歌、水城苗族芦笙舞(箐鸡舞)、盘县淤泥彝族山歌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县“老厂土法造纸”等24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并公布了三批六盘水市级代表作名录73项和两批县级代表作名录101项。
贵州六盘水名字的来由: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
六盘水地处滇、黔两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盘江、北盘江流域两岸,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交通四通八达,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截至2016年末,全市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2个区、1个县级市、1个县,常住人口290.7万。
扩展资料
贵州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位于贵州西部,市名来自最初下辖的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组成,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1978年撤地建市后撤销两个特区设县,保留一个至今,即六枝特区。
贵州六盘水美食:
水城羊肉粉:在贵州经常会看到水城羊肉粉的招牌,尽管很多不是水城人也不是正宗的水城羊肉粉。薄弱如蝉翼的羊肉片和鲜汤,已经成为了贵州早餐的“主食”。制作尝回头羊肉粉需要几十种开胃健脾、强身健体的上乘中草药,而这些草药中有很多种只能在六盘水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生长。
荷叶糯米鸡:荷叶糯米鸡是六盘水市的传统小吃,久负盛名,也是宴会中一道名菜。拆开荷叶时清香扑鼻,鲜味四溢,糯米润滑可口,鸡肉味道完全渗透到糯米之中,糯米的粘、鸡肉的滑、荷叶的香,在一炒一蒸之间,相互交糅相互渗透,不起眼的外表下包裹的是最扎实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3的丰腴饱满和直截了当的逼人清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盘水
当年的三线建设,国家为了开发煤炭资源,设立六盘水市,由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组成,取第一个字,所以叫六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