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一概而论 [yī gài ér lùn]
一概而论,汉语成语,谓语、百宾语。
拼音:yī gài ér lùn
释义:不加区别地用一个标度准来看待。后世常用此比喻对问题不做具体分析,问笼统地看成一个样子。[1]
出自:答《楚辞·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
唐·刘专知几《史通·叙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属而论得失?”
不祥之兆 [bù xiáng zhī zhào]
兆:预兆。不吉利的预兆。
不义之财 [bù yì zhī cái]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不速之客(中性):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百人。
草庐三顾(三顾茅庐):顾:拜访度。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知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阖(hé)第光临:道旧时用于邀请别人全家参加宴会或喜庆仪式的客套话。
却之不恭:却:推却。指内对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诗酒征逐:征逐:朋友之间相互邀请宴饮。指互相邀约,饮酒作诗。
不拔之知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道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不根之论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不羁之才 非凡的、不版可拘束的才能。
不羁之民 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众。
不及之法 指不适用的法规。
不急之务 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权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