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因为余秋雨在文坛不是很受待见。
有些学者认为余秋雨曲解复了历史,用狭隘的眼光分析问题。余写过很多游记,从《文化苦旅》到《行者无疆》。《文化苦旅 》夹带了部分的偏激观点,往自己脸上贴金。《苏东坡突围》文风新颖犀利,但写多了就泛滥了,东西越写越离谱,以至于有些人制对他产生了反感。
2、因为余秋雨疑似“诈捐门”。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有人指出余秋雨“虚拟虚构捐款”,骗取公众的爱戴和同情。面对质疑,余秋雨没有拿出收据、证据澄清,而是指责他人的造谣之声,引得大量学者和作家群起攻之。后期由都江堰方面证实:余秋雨确实捐赠了价值远超20万元的图书。解释了误会。
3、随着名气的增长,心态改变,犯知错不改。
余秋雨在过去那个特殊的疯狂年代里,曾经有过劣迹,但他不站出来承认错误,检讨过往道。百般文过饰非,为一个错误犯下一连串相关的错误。
但不管怎么说,富有才气的余秋雨仍然在比较刻苦的为文。致力于书写的《中国文脉》,也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些重现和构思。
本人是很喜欢余秋雨的文章的,看了好几本他的书了,也很很崇拜其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高尚品格。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余大师在某些方面予人诟病,以下是我自己查找的他被诟病的一些例子:
其一:诈捐,09年5月《北京文学》杂志编辑萧夏林发表博文,对余秋雨宣称已为灾区捐款20万元提出质疑;之后,易中天连发三篇博文质疑余秋雨,称公众人物不能诈捐。至此余秋雨陷入了“诈捐门”。本为捐款,未落实,后在舆论压力下才捐的价值20万的图书;
其二:剽窃,《余秋雨现象大盘点》一书266页的《余秋雨如何剽窃复旦老教授的成果》的文章,指出余秋雨的书中有一段400多字的东西和复旦老教授的文章一字不差 ;
其三:文章多漏洞,被人质疑其错用语法,错用历史资料等很多错误的地方;
其四:不诚实,其曾为“四人bang”领导下的小组“石一ge”的成员,至今不愿意承认自己在“石一ge”小组成员时的所作所为。据悉《南方周末》披露余秋雨做过的一些坏事的时候,还曾经以自杀相威胁《南方周末》的主编们(据朱建国透漏可靠消息);
当然,余秋雨还有众多负面新闻,“文字硬伤”、“青歌赛口误”、“地震含泪劝说”等等,此不一一列举。
上面的都是我自己查找的,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对此,我多说两句。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一个片面。我对余大师被人诟病的各个地方都很叹息,不管真相究竟如何,我们欣赏的,赞叹的都是他的文章,对其他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2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好。何必就以种种怪相便否定了一个人的成就。
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zd不缺乏小人,小人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比他好,他的一切目的不在于提升自己以超越他人,而在于通过卑劣手段诋毁拉低他人。他们就是历史的台阶内旁潮湿的霉斑,所以不是余先生的名声臭,容而是因为有这霉斑才把余先生的名声造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