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释义】雕:雕刻。虫:鸟虫书,古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技巧很差,微不足道。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韩朝宗是知唐玄宗的荆州刺吏,他非常爱护青年文士,乐于提拔后进的人才,有不少青年经过他的推荐,得到了重用,施展道了才华。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们都非常敬慕他。
一天,李白给韩朝宗写了一封信,即《与韩荆州书》。信中除对韩朝宗的为人学问大大地赞颂一番外,就是述说自己的志愿以及写作专方面的情形。信的末尾说:“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这是一句属谦虚的话,意思是说:“恐怕我所写的文章是微不足道的玩意儿,不合大人的心意和趣味。”
【释义】形容变化极多。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周穆王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2去西部巡视,途中遇到一个技艺高超、名叫偃师的工匠。周穆王问他:
“听说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工匠,你到底有些什么本领?”
偃师回答说:
“君王叫我造什么,我就能造出什么。现在我已造了一个‘人’。就请您先看看吧。”
随即,偃师带了一个人来见穆王。穆王见他带来了一个陌生人,问是谁,偃师说:
“这是我造的能歌善舞的人,它能为君王表演歌舞。”
穆王惊奇地打量那个“人”,看不出是个假人,便叫偃师让它表演。偃师按了一下它的下巴,假人就唱起歌来,这歌的旋律很悦耳。偃师又按了一下它的手臂,假人就随着歌声,跳起舞来。总之,假人表演的动作和姿态千变万化,完全能按照偃师的要求来做。(千变万化,惟意所是。)表演结束后,穆王叫偃师把假人拆开,看看它体内有些什么东西。拆开一看,里面有肝、胆、心、肺、肾、胃、肠等,但它们都是用皮、木、胶、漆和各色颜料制成的;筋络、骨头、皮肤、牙齿、头发等,也都是假的。但不仔细观看,是发现不了的。拆完后,偃师又把这些东西重新装上去。装完后,那人眨了眨眼睛,又成为一个可以活动的“人”了。
穆王觉得这玩意实在太新奇、太有趣了。他叫偃师将假人的心脏取出来,结果它就不能开口说话了;取出它的肝脏,它的双眼就看不见东西了;把肾拿走,它就不能走路了。
观看到这里,穆王赞叹道:
“这是多么巧夺天工的技艺啊!”
“指桑骂槐”用以比喻明指甲而暗骂乙。
此典出自《红楼梦》第十六回:“咱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贾政寿辰三日,宁荣二府的人丁都来祝寿,场面非常热闹。这时,夏太监骑马来到贾府,直至正厅下马,满脸笑容,走到厅上,南面而立,肃然说道:“奉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连茶也没有喝,就乘马去了。
贾政等连忙整装入朝。入朝后才知道是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喜讯传来,宁荣二府上下内外莫不欢天喜地,惟有宝玉“置若罔闻”(意思是:好像没有听到这个喜讯一样)。只有听说贾琏与黛玉要回来,先遣人来报信,说明日就可到家,宝玉听了才略有些喜意。
好不容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2易等到第二天中午,贾琏才把黛玉接到贾府里来。宝玉好好端详了黛玉一番,觉得她比以前出落得越发漂亮了。宝玉将北静王所赠茯苓香串珍重地取出来,想转送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说着便扔还宝玉,宝玉无奈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贾琏见过众人之后,便回自家房中,问及别后家中诸事,又谢凤姐辛苦。凤姐说:“我呀,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作针了’……你是知道的,咱家所有的这些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人们将好的东西变成不好的东西形容成“神奇化腐朽”,将不好的东西变成好的东西形容成“腐朽化神奇”。“神奇化腐朽,腐朽化神奇”两句合用则表示事物的好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2
此典出自《庄子·知北游》:“纂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智慧想弄懂世间的所有道理,便到北方游历。一天,智慧来到玄水边,碰到无所谓。智慧对无所谓说:“我想问你一些问题,具备有怎样的思想,怎样的考虑,才真正懂得道理呢?具有怎样的地方,怎样的行动,才能与道理相处呢?从什么路径,用什么方法,才可以得到道理呢?”智慧连问三次,无所谓都不回答他。
智慧得不到解答,于是又来到白水的南边,无意中又碰到了狂屈,智慧又将上面的问题去问狂屈。狂屈说:“唉!道理我是懂得,我告诉你吧!”狂屈心里正想说出来,可一转眼又忘掉了他想说的话。
智慧还是没得到解答,就回到帝宫里去见黄帝,向他请教,黄帝说:“没思想,没有考虑,才能懂得道理;没有地方,没有行动,才能与道理相处;没有路径,没有方法,才能得到道理。”智慧接着问道:“你能说出道理,无所谓和狂屈都说不出来,到底谁真正懂得道理呢?”黄帝说:“无所谓是真正的懂得的,狂屈也差不多,我和你都是是不懂道理的人。因为真正的道理是说不出来的,能说的就早已不是道理了。人们往往把喜欢的认为是神奇,把厌恶的认为是臭腐,但天地间的事很奇怪(“纂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智慧听了黄帝的话后,他认为黄帝说得很对,就再不去弄懂到底什么是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