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菜根谭》中云:“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的变化不可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61把握,有时让人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无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韧地度过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的伎俩了。
无论是做人、做事都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世事变化难以预料,天机奥妙不可思议,不要说未来的事情人们难以推测,就是目前的事情人们也很难判断,这些就连古代的圣贤也无可奈何啊。但是,天道可循,居安思危,常存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社会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成就人生。
如果是在商场上,那么商场如战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面对风云剧变的市场,只有未雨绸缪,才能运筹帷幄,处变不惊,沉着应战。
如果是在职场上,那么职场多坎坷,处处有陷阱,面对未知的明天只有小心翼翼,不断地审视自身,不断地成长,才能在办公室里明哲保身。
要牢记,在这个凉薄的社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一种生存之道。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这几句话来自:左丘明。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copy。
这几句大意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zhidao患。
这几句常省作“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具有深广的警戒意义,无论对治国、理家或其他事业都适用,因而广为人们称引。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zhidao。
居安思危是指在一个平安的环境中要想着危险才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对象是国家
用来比喻趁祸患还未发生之前就版加以防备。
未雨绸缪,事先预备以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和防患未然意思极为相近
满意请采纳。权谢谢#^_^#
1、居安思危
【拼音】jū ān sī wēi
【释义】意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
【原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释义】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
【典故】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1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
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2、未雨绸缪
【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出处】《诗经·豳风·鸱鸮》。
【原文】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释义】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
【典故】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他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做诸侯,同时又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武庚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他。
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们留在京城辅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
两年后,武王得了重病,大臣们焦虑万分。周公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愿意代哥哥去死,请先王保佑武王恢复健康,祭毕,周公把祝辞封存在石室里,严令史官不得泄密。
事有凑巧,周公祝祷后的第二天,武王的病开始出现转机,周公和其他大臣都十分高兴。但不久,过度的操劳使武王旧病复发,终不治身亡。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王,史称周成王,周公受武王遗命摄政。
周公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摄政是为了篡夺王位,从而引起了成王的怀疑,周公百口莫辩,离开了京都。
不甘心商朝灭亡的武庚见周氏兄弟之间出现了矛盾,就派人去联络管叔等,挑拨他们与周公的关系,同时积极准备起兵叛乱。
周公经过两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谣言的来源,知道了武庚准备叛乱的情况。他十分焦急,便写了一首名为《鸱鸮》的诗给成王。
诗的大意是:鸱鸮啊鸱鸮,你夺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毁掉我的窝!趁着天未下雨,我要剥下桑根的皮修补好门窗,我的手已发麻,嘴已磨损,羽毛也将落尽,可是我的窝还在风雨中飘摇!
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反映了周公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但年轻的成王并未能了解周公的苦心,对此无动于衷。后来,成王无意中在石室里发现了周公的祝辞,深深为之感动,就立即派人把周公请回镐京。
周公回京后,成王派他出兵征讨三叔和武庚。周公足智多谋,很快平息了叛乱,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后来,人们便用“未雨绸缪”这个成语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未雨绸缪反义词:亡羊补牢、江心补漏
1、亡羊补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释义】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
【原文】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译文】看到兔子才想到要猎狗去抓,其实还来的及的,而等到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的话也是为了弥补下次不再丢样。都是能够及时行动的,这样未必不好。
【典故】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2、江心补漏
【拼音】jiāng xīn bǔ lòu
【释义】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指临到紧急关头才设法补救,为时已晚。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
【原文】凭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后悔,我也劝你不得,有朝一日,准备着搭救你块望夫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安思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