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什么是玄学,怎么产生的?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主要观点?-什么是玄学,怎么产生的?

什么是玄学,怎么产生的?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主要观点?-什么是玄学,怎么产生的?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综观魏晋玄学,其基本特点是:
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
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
③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④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易经》和《论语》,把儒道调和起来,认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
⑤以“得意忘言”为方法。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 ,王弼、郭象等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⑥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玄学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行而上学,“行而上”简单来说既是抽象出来的意思,玄学也便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说和发展。

而就其盛行时代玄学亦可称其为魏晋玄学,玄学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这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魏晋说白了就是三国演义那段时间,我们看着三国鼎立一会你打我,一会我打你的。要是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可想而之,人们及当时的知识分子无不时刻存在朝不保夕的感觉,所以谈学说易成为在当时社会茶余饭后的主要活动,以此来暂时达到精神世界的满足,回避如此残酷的现实。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玄学的特色:隋唐精神,魏晋风骨。

这两方面原因加在一起,注定玄学,既带有神秘深奥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满足精神世界慰籍心灵的作用。

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不断被后世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4方术家所充实。产生了包括山、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这些玄学体系的思想借鉴于先秦的阴阳学说,而这些思想并不是直接借鉴而来的,主要是由于汉时道教的兴起,在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时候,除了引《道德经》为经典的同时,也把阴阳学说五行演德学说一起丰富起来,所以玄学同道教的渊源极为深厚,可以说都是国学思想组成和传承的一部分。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其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的修习。玄典带有最为深厚的哲学色彩,主要把兵家法家的思想同道家的理念融合为一,形成后世的黄老之学,利用此来参悟宇宙奥秘,人体机能。而养生即为气功和道家的炼丹法。而修密则包括了符咒法、压镇法、祈星法、武术等,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也有秘术门派将山分为仙学、道法、幻术、御灵、兵阵五种方法。而其范围不离上述三部分。

仙学部分原道协秘书长陈樱宁先生作了完整的注释,学习仙道,同禅宗、密宗、净土宗之类佛教法门有很大的不同,仙道与其它方法不同之处的关键在于仙道多喜欢从“有”入手,而禅、密、华严宗之类首先喜欢强调的是“空”。释家喜欢批评仙道法门,说其“着象”,而一切有象都是虚幻的,都不究竟,其实一般佛教徒又那能知道仙道中所言的“妙有”的真实含义。当然,这种误解学道的人有,就连佛教的一些大德也有〔比如当今的元音老人、南怀谨及其老师袁焕仙〕。

学仙必须先明“玄关”〔或曰“玄关一窍”〕,此窍可从心上说,也可从命上说,不同门派强调的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讲,内丹多注重由心性上说玄关,外丹则相反。内丹中“玄关一窍”在人两眼之中,此为仙家所说的“天罡”之所在,下手之法,先把两眼之光由外收入天罡所在,待有一丝感觉之后,再摄心入泥丸宫〔泥丸宫在天罡入内的脑中,相当于人体松果腺、垂体所在之处〕。心入泥丸宫之后,用心要轻、要虚,约百日,体内气海会自然显现,心气自然相依,性命自然双修。

道法,其实是运用时空的能力,作用如同魔术。但是它不是在道具上做时间和空间的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左右时间和空间。此法须明守一之道,守一既守真意。“真意”有二种作用:一对外可控制万物,此为我们常说的特异功能;二对内可使丹田气海显现——于此再炼精化气。

世传的天元、与人元几乎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气化工作,气化工作须借外丹之力,但此法基本已失传。修真之道其实既是收回陷于外面的一点灵光的过程,天元既是以全我内真混沌之体,补五行之缺,利用月华之盈;人元既是以借假求真之法,感召外来之真阳,利用星光之氖。即所谓玄丹和还丹之分。玄丹其气升名曰玄珠能听修者道证飞升,还丹其气青黑名曰还阳丹修者注世长存,利用日精之蔽名曰黄婆金公,为修南宫列仙地元法还有流传,为南宫许家。其实就是以武术气功入道的法门。
说到“真意”其实就是人的“识神”;但“识神”却不是“真意”;“真意”是“元神”中的“识神”,但“元神”却不能自发产生“真意”;“真意”可做“元神”与“识神”二者交合的触媒,但不会加入“交合物”中〔此既“太极涵三为一”之理〕。

幻术即是障眼法,是利用人心窍自带的惯性起到迷惑的作用。人的五感都是带有惯性的,把一些潜伏在你心中习以为常的原则加以利用,让你凭空产生幻觉此类法多用在阵术,高层次可以把你不知道一些信息强加给你,让你在即使没有这方面经验也会产生身如其境的感觉。多用在心咒术。御灵其实就是驾驭一些存在空间中能量精灵一类,传至日本称其为式神,东南亚称其为养鬼,其实不过是方法和所驾驭灵体不同,其实质都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偷学的。比如日本的式神为唐朝后期传入日本阴阳寮。而养鬼极可能是下茅山蛋子和尚一支传入东南亚与当地原始巫术的结合。

医术也包括三部分。

方剂:使用药物,根据表里、虚实、寒热,再应用古老的周易八卦来治疗各种疾病一种方法。是中医理论的主要来源而其原始形势主要还在道教内流行,比如目前道协的武当掌门就保存很完整的八卦方。其在道协内部的刊物中发表产生和大的轰动,我手里目前还有原稿。其他流传于民间的就不得而知了。

针灸:以《黄帝内经》、《难经》辩奇经八脉、穴道,用铜针刺穴道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流传于今种类五花八门,其用针走穴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因为针灸对我们年轻人来讲实在博大精深,也并不是思想体系上停留在理论上的东西,需要大量实践所与虽然我学过一套纳甲针灸的方法,但是也仅略知一二。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针灸决不是大家想得那样,一个武林高手隔着衣服就能认穴其准,穴位的面积非常之小,每个人具体位置也因体制各不相同,所以真正在针灸时找穴位要依据你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并没有固定的量值,比如依据你手关节来找任督。

灵疗:以催眠术、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暗示的影响对个体而言是巨大,可能没有实际体验的人都想象不出其影响如何巨大。因为中国现在入世的方家还没有谁能有那样的坚定意志。所以国内还没有其危害的传闻。但是对其研究没有停歇,人体遥控,远距离遥视,一直都是各国特异功能研究的主要课题。

而命术有分为占星法和干支法。

占星法包含的七政四余、紫薇斗数、五星术、建除术。

七政四余一术又名果老星宗,以星宫度数推算人命运。五星推命术所用星宿为七政即金木说火土日月七星及四余紫气,罗侯,计都,月孛来定人贵贱穷通,今星宫纬度多有改变,台北夏唯刚先生多年研究依师所传弘扬此法。

紫微斗数相传为陈抟老祖所创,是依紫微天府两组一百多颗星依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定局排宫,来推测人的一生祸福吉凶。其流派很多,譬如白云派,中洲派,四化派,昆仑派,洛阳派,江南等派,大体而言却可分为南北二派,南派以星情,格局为主注重总体把握,配以活局运转,用“三方四正”原理推运,北派以四化为牵引,重河洛九宫之气数,精于细微的推断,如能将二者合并可称紫微为天下第一神数是也。

从斗数典籍来看多以手抄本居多,真正公开印刷流传的斗数书籍只有清朝木刻《紫微斗数全集》和《紫微斗数全书》两种,其中《全集》的价值比较高。《全书》则因后人传抄以改变了不少紫微的原貌,多有一些伪说,今世面流传紫微之法多源于此书。民国时期的观云主人将紫微具体化,并根据自己多年心得写了本《斗数宣微》,此书承先启后,今本以少见之。如有爱好者试想学习除上几本古书首推王亭之的紫薇书。

建除术起于西汉,现在早已成为文化遗迹,换句话失传了,如今把它翻腾出来,并非有嗜古癖,而是,建除术实在对传统以星辰干支来择日的学说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巨大影响。如今建除术可以在六爻中见到,还有南朝宋鲍照所做的建除诗,二十四句五言诗。

干支法既是比较熟悉的看八字,所谓八字既是你出生年月日时用干支代表的八个字。八字中带有强烈的五行学说,可以说是建立在其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四柱中命的部分典籍最多,重要的古籍有:《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又名栏江纲)、《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

铁板神数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陈鼎龙,马川两位先生的弘扬,世人于是大行其术,此数相传为北宋邵康节先生所传,有铁板定钉之说。但今人只是得破解之法的一部分而已,尚不见有人完全的能破解此数。邵子神数亦传为邵康节先生传其子邵伯温之数,又有洛阳派铁板之说。今邵氏后人有会此术,乃为正宗。此二数皆以生辰八字化卦数,考时定刻定人命运轨迹犹如神断,其六亲推断之神使后人着迷。

八字流派众多,古籍今著更是汗牛充栋,各著作各有千秋,虽须博览,但要把握住其神,学其根本,注重形成自己一套理论方法。

还有目前比较流行的姓名学,我认为应该归为八字范畴,而不是占卜里面的测字,姓名学同测字区别很大,在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是考虑命主的五行用神,数理吉凶。比如看八字的时候用神主要是仰扶的作用,不管喜忌关键是对命主有益,而命名的时候应该坚持喜用神。

占卜有的很常见,比如六爻,金钱卦,马前客。当然也有较为神奇的三式,即太乙、六壬与奇门。

六爻起源于汉代京房易,又名火珠林,历来广为流传,是大宗预测法其代表著作也很多:《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冒》等。其中野鹤老人的《增删卜易》可谓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装卦纳甲方法,可以让不会五行易学知识的人也能学会。民间尚有大衍卦,小衍卦之法,其理论多来源于河洛理数。学到六爻不可不说《易经》,因为二者渊源颇深。易原有三种:《连山》、《归藏》和《周易》。目前的保存下来的《周易》因为是经过孔夫子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首得以流传至今,古时为文人的哲学教科书,亦视之为一种游戏。

梅花易数,简便易学易用,是邵康节观梅所悟,广在民间流传。实为心易之法。
测字是一个看似非常神奇的预测方法,实际上,测字内中是十分复杂,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有的察颜观色,有的利用特异功能遥视(即天眼)。历史上都有证据可循,譬如流传至今的英耀赋,既是一本用来算命作弊的书。江湖之术,骗局防不胜防,封建社会这种骗局团伙也或多或少掺杂进占卜算命的行业当中,这些糟粕必须剔除。

奇门遁甲、六壬术和太乙数是三大秘术被尊为方术界的无上法门,得窥一二,兴之。其他占卜术只能在一定文化层次和区域内流行,并以面貌全非,与本来大相径庭,而这几种方术,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它们都是据《易》卦、《洛书》、星象五行之理化合于干支,即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时空来预测人事吉凶断祸福解疑难的术数,很值得深究。

看相分为手相、面相、体相、摸骨、痣相等。相学主要以徽派为主又有粤,川,陕,鲁之分,各地相法不一。自从宋代相学名著《麻衣相法》面世后学此术者颇多,流下的相学故事也很多,明代袁柳庄父子又撰《柳庄相法》,尚有《水镜神相》、《铁关刀》、《金较剪》、《燕山相法》、《大清相法》至清《相理衡真》是为大成,民间尚有很多相学书籍,在此不一一列举。

相地既是古时的堪舆术,分为看门井灶的阳宅相法与看龙穴砂水向的阴宅相法,一般称为风水术,主要分为形式派和理气派。其著作已郭璞的《葬经》为代表。现代流传的有玄空,飞星,八宅等学说还有倒仗等,还包括择吉总之相地博大精深实难一言以蔽之。风水之术,青囊奥语,自来占卜算命为求一顺字,唯此相地之道求其逆也,同金丹之道异曲同工,同为查其玄机奥妙,没有悟性者,一辈子也是分水匠,根本没有那么多风水大师。风水实在误人不浅,以后遇到以此聚财还望慎之又慎,不可迷信到底。

今我所举实为沧海一粟,我相信民间流传很多玄学方术我没有见过,但是都是玄学的一部分。要实事求是的正确对待,不应该一概而论。


意思:本来是道家(道教)哲学上的一个用语,指的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子》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

读音:xuán xué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例句:由于玄学的影响,此时的山水描写多用浑融之象体现“道”的境界,但也有少数诗文开始尝试对山水的具象描摹。

扩展资料

近义词:哲学

读音:zhé xué

出处: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

解释: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1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

举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例句: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内涵,就是三教九流的诸家学说。



玄学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是在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晋时期,由于汉代以来农民起义的打击,统治阶级所尊奉的天人感应的儒学思想和阴阳谶纬的神学思想已经丧失了欺骗人民的作用,玄学便应运而生。玄学是揉合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新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玄即深奥、玄妙之意。当时士大夫将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称为“三玄”,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一些抽象、玄虚的问题,因此他们所谈的内容称为玄学;进行辩论的形式称为“清谈”。玄学是以老庄的“贵无”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士族门阀的根本利益进行辩护的唯心主义哲学。因此,玄学是士族门阀应付时变的理论和扼杀农民起义的工具。
由于士族门阀内部存在着不同的集团和派别,玄学也形成不同的流派。
曹魏正始时期(240-248年)的何晏与王弼是玄学的倡始人。何晏的《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的《易注》、《老子注》,都是玄学的重要著作。他们论证了有无、本末、一多、动静等哲学范畴,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又说“无”即为“道”。无与道虽然是无形无名,不可为象的,然而却是一切有形有象物体的本源,是地道的客观唯心主义。他们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名教(封建等级制度、礼乐教化)出于自然(玄学的道和无)的主张,以证明名教是宇宙的本体“无”或道的产物,而且是有其必然性的。这样,就将儒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62家的名教同道家的“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论证了名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可见玄学是以曹魏的时政需要为依据的。
正始以后,掌权的司马氏为了篡夺曹魏政权,标榜名教,主张以儒学治天下。一些拥曹派士大夫不满时政,又无力公开反抗,乃以玄学为工具,对司马氏标榜的名教进行侧面攻击。代表人物有嵇康、阮籍。他们与王弼、何晏不同,认为名教与自然是对立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为了反对司马氏假意提倡的“孝”,在母丧时饮酒食肉。他笑骂遵守礼法的伪君子为裤裆里的虱子,讽刺他们如同虱子一样循规蹈矩,“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裤裆”,却专以“咬人”为生。阮籍等人攻击名教,排斥礼法,是公开同司马氏宣战。司马氏实权在握,终将阮籍软化,并杀死嵇康。阮、嵇冲击儒家的教条,揭露司马氏提倡名教的虚伪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思想颓废,以攻击礼教宣泄个人对司马氏的不满,并非真正反对礼教,仍然属于玄学家。
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为向秀和郭象。他们与阮、嵇不同,是通过为《庄子》作注的方式阐发自己的思想。他们修改了何晏、王弼的“贵无”主张,认为“有”是自然存在的,并不生于“无”,因而提出“名教即自然”的理论。向、郭把这个理论运用于政治上,认为一切现存的事物,诸如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都是合理的、自然的;认为“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这就是要让人民听其自然,遵守名教,安分守己。他们还认为“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种说法就是使统治者既有清高之名,又得剥削之实,完全是替士族门阀既享有高官厚禄,不理政事,又要假装清高的行为进行辩护。向、郭是司马氏西晋政权的拥护者,他们宣扬的理论,是完全代表士族地主利益的哲学。
在魏晋玄学之风盛行时,各种反玄学的思想也不断出现。两晋之际唯物主义思想家鲍敬言的《无君论》,就是比较突出的代表。鲍敬言从天地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天在上,地在下,是自然存在的现象,无所谓尊卑。这与君臣上下、等级制度毫无关系。这在士族门阀的腐朽统治时代,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带玉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玉的成语有哪些 我想起一个带玉字的四字词语越多越好 要好听的 带玉字的成语越多越好 超尘的意思是什么? 超尘拔俗是什么生肖? 赏雪超尘是什么意思 超尘拔俗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含有硕的四字词语 带“硕”字的两字成语有哪些? 带“硕”的成语有哪些? 带硕字的两字成语 《自知之明》的翻译 自知之明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自知之明的翻译 自知之明古文翻译 什么是玄学,怎么产生的?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主要观点? 玄学的产生原因 什么是玄学? 玄学是什么原理? 描写风和水的成语大全 什么风什么水成语 风什么风什么的成语疯狂猜成语 地水风火四个字猜一什么成语 带有数字八的成语大全 带八的成语大全 带七八的数字有哪些对成语有哪些 含七和八数字的成语 干干净净这样的成语还有哪些 形容干干净净的词语 形容干干净净的还有哪些词语? “干干净净”的词有哪些? 一附图 一头马 停在那里马前面是兵分两路打一成语 临行前在列阵皆者斗兵 这几个个字怎么组成成语 屏锁解不开勒 临行前在列阵皆者斗兵这几个个字怎么组成成语屏锁解 杨丽兵 成语词语 愚公移山原文中“曾”的读音 八年级课文上人教版愚公移山的课文怎么读 初中语文课文《愚公移山》读后感是什么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中“曾”的读音 类似“七上八下”的成语 类似“七上八下”的成语有哪些? 类似七上八下、七荤八素、的七()八()的成语 南征北战的成员介绍 南征北战的黑人是谁 南征北战里的那个黑人是外国人吗 南征北战的三个人分别叫什么 小说(围城)中 方鸿渐写了一封信 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围城书里那些英文谁会翻译 翻译一下钱钟书《围城》里的两断文言文. 前人对围城翻译的研究情况 “从”字可以组哪些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