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中国古代把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一百岁称为什么-中国古代把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一百岁称为什么?

中国古代把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一百岁称为什么-中国古代把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一百岁称为什么?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20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9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2、30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3、40岁

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4、50岁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5、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 qí ]:古称60岁的人为“耆”。

6、70岁。

从心之年:70岁。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耄[mào]:古称80岁至90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7、80岁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80岁以上。

米寿: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8、90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9、100岁 

期颐:百岁高寿。

茶寿: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龆龀:儿童换齿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7。《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15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
15.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17.古稀:70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颐:100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希望帮到你!

1、10岁:幼学;外傅之年。

2、20岁:加冠(又“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30岁:而立(而立之年),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始室;克壮:正当壮年;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40岁:不惑(不惑之年)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6、60岁:耳顺;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还历之年;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70岁:从心之年;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杖围之年:指70岁;悬车之年:指70岁。

8、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9、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10、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上寿:百岁。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7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 10岁:

1.   幼学、幼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2.   外傅之年:儿童10岁。外傅是指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

  • 20岁:

1.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2.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3.      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4.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 30岁

1.    而立(而立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释。

2.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3.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4.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 40岁

1.   不惑(不惑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释。

  • 50岁


1.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2.    半百:很好理解,一百岁的一半。



3.     知天命、知命之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33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释。

  • 60岁


1.   耳顺、耳顺之年:均指60岁。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释。


2.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3.     花甲、花甲之年: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4.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对应的90岁为上寿。


5.      耆: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 70岁

1.    从心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


2.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3.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 80岁


1.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2.    中寿:指80岁以上。


3.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 90岁


1.    上寿:九十为上寿,对应的60岁为下寿。


2.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 100岁


1.    期颐、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 拓展资料: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参考资料:年龄称谓    百度百科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什么乎乎的词语 “乎”能组什么词语? 乎能组什么词语? 搓可以组什么成语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玉有微瑕 第四句是什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墨子中的什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激励学习的句子?八个字的,没四个字一个逗号,对称的~~像... 像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一类关于缺点的名言 水土不服怎么办?要多久才能好? 严重水土不服最长需要多长时间适应、希望回答的详细点、最好把症... 水土不服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适应? 水土不服多久能自然适应过来 古时候的人的地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最早的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古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在古代时期,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地图绘制出来的? 中国古代把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一百岁称为什么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三十岁什么年,到一百岁之年 我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三十岁到一百岁)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什么之年,三十岁为什么之年,五十岁为什么之年... 七言八语说三声猜三个数字 七言八语说三声代表三个阿拉伯数字 七嘴八舌说话多猜三个数字 七嘴八舌说往事猜三数字 歌词有一句是海一望无际 这什么歌啊 歌词中唱到茫茫的草原一望无际这首歌名是什么歌 绿悠悠的草地一望无际是哪首歌的歌词 在一望无际的地方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有首歌 宽大的宽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很宽很宽成语怎么形容 什么宽什么什么成语 形容宽的成语大全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的什么?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什么言谈轶事的小说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两对人马同时探险南极,一队来自___(国家... 第二个征服南极的是谁,为什么他的这次远征震撼那么大? 去南极点的探险准备 谁知道关于南极探险的资料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哪些是自上而下?哪些是自下而上? 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 察举制选官主要标准是什么 为何举孝廉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 史记中的故事《指鹿为马》100字左右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比喻故意混淆是非 颠倒黑白关于马的成 一个鹿字和一匹马图成语 家庭教育名人名言 跟岳麓书院有关的名人有哪些?谢谢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