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青雀 qīnɡ què
1.鸟名。桑扈的别名。《淮南子·说林训》“桑扈不啄粟”汉高诱注:“桑扈,百青雀,一名窃脂。”唐王维《青雀歌》:“青雀翅羽短,未能远食玉山禾。”赵殿成笺注:“青雀,《尔雅》:‘桑扈窃脂。’郭璞注:‘俗谓之青雀。’”参见“桑扈”。
2.鸟名。度即鷁。水鸟问名。《礼记·曲礼上》“则载青旌”汉郑玄注:“青,青雀,水鸟。”
3.指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南朝宋鲍照《野鹅赋》:“无青雀之衔命,乏赤雁之嘉祥。”唐李商隐《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彩鸾舞后肠空断,答青雀飞来信不传。”
4.见“青雀舫”。
5.唐太专宗第四子魏王泰的小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属日也”。’”胡三省注:“泰,小字青雀。”宋范成大《重读唐太宗纪·立晋王》诗:“承乾谋父保天年,青雀图兄亦两全。”
古代男子十八岁可以称之为“舞象之年”,而不能叫做“弱冠”,因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才能称为“弱冠”,并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将“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意思是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原本是古武舞名。
扩展资料: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
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636f7079e79fa5e98193333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强壮:指四十。《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
艾:指50岁。
花甲(耳顺):指60岁。
古稀:指70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耄耋:指八九十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
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指百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在古代,18岁没有特殊的称呼。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扩展资料:
2岁时期被称为孩提,是指幼儿时期。出自《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8岁被称为总角。在古代,古人都会把孩子头发扎成鬓。预指童年时期。9岁又叫黄口。黄口本指是雏鸟的嘴,借指儿童。10岁称幼学。
12岁对于女孩有单独的称呼叫做金钗之年。13岁,女孩子被称为豆蔻,e5a48de588b67a64365男孩子被称为舞夕之年(指十三到十五岁左右的少年)。15岁在古代的称谓比较多,有五种不同的称谓。分别是及笄(ji,指年满十五岁的少女);志学之年。
束发,在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就会把原先的总角散开,扎成一束;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岁的少年;成童,指十五岁或者十五岁稍微大点的年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男子十八岁可以称之为“舞象之年”,而不能叫做“弱冠”,因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才能称为“弱冠”,并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将“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636f70797a64362意思是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原本是古武舞名。
扩展资料: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
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强壮:指四十。《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
艾:指50岁。
花甲(耳顺):指60岁。
古稀:指70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耄耋:指八九十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
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指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