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也!
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理解:
以前那些能够得到一的:
天得到一个中心就会从混沌变为清澈;地围绕一个中心转就会从震荡变为宁静;
神得到一种能力就可以施展从而变得灵验;山谷得到一条河道就会积水而充盈;
侯王如果能够掌握这一中心法则,国家就会公平公正,进而天下所有人就都会自动归顺。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推导出:
天无法清澈,就会重回混沌,进而爆裂;地无法宁静,人们就会逃跑,进而被废弃;
神无法灵验,没人信,神灵就不得不休息;山谷不能充满水,那剩余的水也会被蒸发而枯竭;
侯王如果无法得到人们的信任,那么人们也就不会再认为侯王是贵重、崇高的,恐怕侯王的地位就可能被推翻。
所谓的贵是由无数的贱而不断叠加累积而成,所谓高是也是又无数的下叠加积累而成。
因此那些侯王用孤、寡、不榖来称呼自己,这就叫以贱来作为自己统治的根本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4么?
根本不是!
所以那些有着无数荣誉的人,根本就没有荣誉!
所以不要去羡慕成为那些有光泽文采的美玉,而要做粗糙坚硬的顽石。
注意: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在帛书版和马王堆版均没有,删除。
注释:
昔,从前。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神,神灵、灵验。盈,满器也《说文》。正,不偏斜、平正。
致,送诣也《说文》。废,废弃。歇,休息。贵,地位高,高价,重视。蹶,倒下、跌倒。
本,事物的根基或主体。是以,所以、因此。寡,少、古代王侯的谦称。
数,计数。誉,荣誉、美名。琭琭,(玉)有光泽的样子。珞,形容石头坚硬。
译文:
从前得到一的:
天得到一就变清澈,地得到一就变宁静;
神得到一就变灵验,谷得到一就变充盈;
侯王得到一就用一来让天下平正。
那推导出:
天无法再清澈恐怕将要裂开;地无法再宁静恐怕将要废弃;
神无法再灵验恐怕将要休息;谷无法再充盈恐怕将要枯竭;
侯王无法再贵重高尚恐怕将要倒下。
所以贵用贱作为根本,高用下作为基础。
因此侯王自己称呼孤、寡、不榖。
这就是用低贱做根本么?根本不是!
所以到达无数荣誉,没有荣誉。不欲望光泽的玉石,坚硬的石头。
一就是道,这也是老子主张的道的精神,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还问。。。以后直接问我,我比问问更懂你!
《老子》里“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中的“一”具体是指的道。来
一就是道,这也是老子主张的道的精神,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前曾经得到过道的,天因为得到道而变得清朗,大地因为得到道而变得宁静辽阔。
扩展资料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
他一再使用“一”,也表明他认为矛盾和对立源总要归于统一。在人类社会而言,老子也强调统一,认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个准绳。
总而言之,不论是天zd、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再存在下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