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不见棺材不掉泪”
意思:
比喻不到彻底 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由来:
古代滑稽清才安鸿渐特别幽默与滑稽,他十分害怕老婆,他岳父病故,两人前去吊唁,在路上他们就开始大哭。他老婆为人特别严格,见老公光哭而没有眼泪,觉得奇怪问为什么?安鸿渐回答说用帕子擦了,其妻特别嘱咐见了棺材一定要掉泪!
2、“不到黄河心不死”
意思: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由来:
很早之前有个很穷的小伙子叫关才,他天生有副好嗓子。
关才从小家里就非常穷,他靠打渔为生,他时常面对大海唱歌,这时海鸥前来为他伴舞,鱼群在此聚集静静听他的歌声,黄荷听到了这天籁之声,不自觉的随歌起舞,场面很美。
有一天,关才的歌声突然听不到了,黄荷很是担心,最后居然卧病在床,黄荷的母亲很伤心,可是医生都无能为力。这时黄荷说想再听一听那个渔夫的声音,于是黄荷一家终于在一个偏远的河岸上找到了关才的家。
说明来意后,关才的父亲赶紧让他们进了家门,家里果然有悠扬的歌声传来,可是关才出了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1房间们就把黄荷母亲吓了一跳,原来,关才长得非常丑陋,从此以后,黄荷的心病就好了,身体也就好了起来。
后来关才对黄荷一见钟情,但是很多次求见黄荷都被她狠心拒绝了 ,这时关才病倒了,死前他唱了最后一首歌,就没了呼吸。后来一个道士听说了这件事,于是花了很多钱买下了关才的心脏,并且把它放到一个小匣子里,每天带着这个小匣子卖场,结果挣了不少钱。
后来遇到了黄荷,黄荷听说此事后不由得大惊,打听了事情的原委后,黄荷不由的悲从心生,眼泪止不住的流,最后有一滴泪落到了关才那颗心上,只听“啪”的一声,关才的心脏顿时碎成了一片血水,这时关才的心才彻底死了,这也就是后来“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话的由来。
扩展资料: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近义词:不撞南墙不回头、誓不罢休;反义词: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善罢甘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见棺材不落泪
管才是个渔夫,吹了一手好笛子,声音优美动人,
黄鹤是美貌小姐,住在黄河边的大宅的绣楼上,特别爱听笛声,
时间一长二人眉目传情
突然有一日,小姐的爹把他许配给大户有钱人,小姐不丛,被关,思念管才,
病到!
管才看不到黄鹤,郁闷而copy死,临死叫人将其心埋在小姐楼下草地,好朝夕相伴
小姐爹悬赏求医,知无人可医,有个看风水的南方人
深夜路过草地,见到闪光,用檀木盒从土中取出管才心,尚活。
二日接榜治病,在小姐书房用屏风挡着,将管才心放入清水,便漂起来,发出悠扬笛声
小姐听到笛声,以为管才来了,渐渐好转,起来观看,
此心见到黄鹤沉底而亡,黄鹤看到管才一片心意落下泪来,
就是见不到黄鹤不死心,看不到管才不落泪的意思,
后来演化为典故,比喻道不识别事物的内在,而曲解意思的人,也比喻那些轻视别人而忘乎所以
的人,另外一层意思是指,做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择手段的处世之道!
黄河之于中国人,真是一条又爱又恨的大河,人们在河岸百两旁讨生活,同时也让河水试练极限,人是否真的胜得了天,看看那些居住于河岸的子民们,不得不说为了生存,绝地逢生是常有的事,有句话说得好:「不到黄河心不死」,正可度用来比喻居民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到绝望不死心。只是,为什么不说「长江」而非要「黄河」不可呢?
据晚清小说《扫迷帚》第五回中写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问析苏州谚语时说:「弗到黄河心弗死,到了黄河死不及。」其中之「黄河」仍「横祸」之误,言人不犯横祸,则答不肯死心塌地;及犯了事,则身为囚犯,欲死不及,乃劝人及早改过之意。现则,被用来比喻不远目的不罢休。
「黄河」并非真指黄河,而是横祸之谐音。久而久之,人们为了表达直接内,避开贬谪的原意,遂把「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与此语相近的俗语有「不到乌江不死心」则取自项羽被困垓下,容乌江自刎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