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宋代继承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但在方法上更加的灵活。考试时间间隔缩短,考试的入取比例增加,同时宋代的私人办学规模扩大为平民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个人认为,在古代科举制度下,官家子女和平民子女所受的待遇应该一样的。
首先在古代科举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战国时期想要进入仕途的人都要走举荐这条路,也就是靠名人和官方推荐,这样做的弊病就是容易假公济私,当官的都是大户人家,平民没有任何的机会,所以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3取代举荐制的科举制才会应运而生。如果科举制还是只掌握在上层人物手中的话,那么为何要取代举荐制呢,那就是多此一举了。
其次科举制是讲求学问的深度的,大家在学习备考的时候所学的内容都是四书、五经之类全天下百姓都可以看的那种书,所以就算有大户人家想要优待那么在学习的内容上是找不到出路的,因为学问这种东西是天下人共有的,而且是可以交流的,这种东西并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成份。
另外科举制的出题人一般都是朝廷的重臣,或者是学问深厚、德高望重的老臣,这样的老学究所出的题基本都是家国天下的大道理,而且题目出来后还要经过翰林院和皇帝的层层审阅,最后才能定下考题,所以在题目上,大户人家也没有什么办法享受优待,就算提前知道了题目,也不一定能写出最好的文章,所以这方面也不行。
要说官员子女与平民子女最大的区别也就是生活条件上,穷人家的一般都是寒窗苦读,一边学习,一边还要为生活发愁,而有钱人家可以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让学子安心读书。但是到了考场还都是拼硬实力,所以自古在平民中也出了数不胜数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