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的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那么做臣子的为君主而不顾自己,为国家不顾家庭,为公义忘记私利,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3有利不随便求取,有害不轻易去掉。一切行为要看是不是符合道义。
【例子】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这才是人民需要官员所具备的道德。
【语法】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公而忘私、一心为公
【反义词】以权谋私、营私舞弊、贪赃枉法
扩展资料
1、“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的近义词
公而忘私
【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自】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示例】王村长公而忘私,为人民办好事。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的反义词
以权谋私
【解释】以:凭借;权:权力;谋:谋求;私:私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
【出处】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示例】要坚决打击以权谋私的犯罪分子。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zhidao
【结构】联合式。
【用法】多歌颂人的优良品质和秉公处理事情。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己为公、铁面无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见利忘义
【辨析】(一)~和“铁面无私”;都含有“没有私心”内的意思;不同在于:①“铁面无私”一般用在处理问题等方面;~可用来表示“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的意思;②同样用于处理问题的场合;~侧重在“公正”;指一点也容不偏私;“铁面无私”侧重在“铁面”;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二)~和“舍己为公”;都有“为大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意思。但~侧重在“不为个人谋利益’;“舍己为公”侧重在“为公众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例句】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 一心为公;没知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语出] 《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而道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清·龚自珍《龚定庵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回
[近义] 舍己为公 铁面无私
[反义] 假公济私 自私自利 利欲熏心 见利忘义
[用法] 多歌颂人的优良品质和秉公处理事情。一般作宾答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公而忘zhidao私或【公尔忘私】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明 李贽 《晁错》:“[ 鼂错 ]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 鼂氏 之不安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若说是为了国法,所以公尔忘私,然而姓 朱 的却又明明为着升官发财,才出首的:所以有点看不起这个人。”亦作“ 公耳忘私 ”、“ 公而忘私 ”。 汉 贾谊 《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回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彼为臣者既能舍家而顾国,国尔而忘家,公而忘私,则为君者自当体彼一念之忠忱,或准其一月而半归其家省视,或准其三十日或二十日归其家省视。”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象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 中国 中,答究竟能有几个?
国而忘家,意思差不多,就是为了国家,不顾自己的小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