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东山再起
青山百绿水
山清水秀
寿比南山
漫山遍野
三山五岳
翻山越岭
崇山峻岭
排山倒海
人山人海
重于泰山度
执法如山
山肴野蔌
调虎离山
牛山濯濯
山重水复
隔行如隔山
满山遍野
车到山前必有路
开门见山
江山易改,问本性难移
一山不藏二虎
愚公移山
山答珍海味
山穷水尽
气吞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坐山观虎斗
依山傍水
放火烧山
名落孙山
高山流水
军令如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有眼不识泰山
恩重如山
湖光山色回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不识庐山真面目
泰山压顶
千山万水
蚂蚁搬泰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山雨欲来风满楼
堆积如山
泰山北斗
敲山震虎
游山玩水答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放虎归山
深山老林
山旮旯儿
大好河山
山高皇帝远
啸聚山林
日薄西山
海誓山盟
山崩地裂
排山压卵
带山字的成语有高山流水、东山再起、开门见山、他山之石、山穷水尽 。
1、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聆听。刚开始,琴声似在赞美着巍巍的高山。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仿佛见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过了一会儿,琴声又似表现出奔腾澎湃的波涛,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宽广浩荡,波涛滚滚如江河。”
2、东山再起,读音:dōng shān zài qǐ,汉语成语,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译文:隐居在会稽山,年过四十出任桓温司马,屡词升迁为中书、司徒等重要职责,晋室依赖,使国家转危为安。”
3、开门见山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kāi mén jiàn shān,指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出自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译文:这里可以整天打开门,看到几座山峰。
4、他山之石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ā shān zhī shí,指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5、山穷水尽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n qióng shuǐ jìn,意思是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出自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参考资料来源: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6-山穷水尽">百度百科-山穷水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他山之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门见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山再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山流水
挨山塞海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拔山超海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跋山涉水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宝山空回 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5多指求知)。
背山起楼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表里山河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冰山难靠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兵败如山倒 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残山剩水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