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面乃百部之灵,居通五腑之神路,推三才之成象,定一身之得失。故五岳四百渎欲得相朝,三停诸部欲得饱满也,貌端神静气和者乃富贵之相。若夫畸斜不正,倾侧缺陷,光彩昏翳,气貌丑恶者,则为贫贱之相。
面色白如凝胶,如漆色黄,如蒸粟紫,如绛缯者,皆大富贵。
面色赤爆如火者,命短卒亡,度毛色茸茸,混浊枯燥,无风似问有尘埃,夭死面色,怒变青蓝者,毒害之人。
面作三拳者,男主克子而贫,女主克夫而贱。
面如满月秀气,而神采射人谓之,朝霞之面,男主公卿相,女主后妃夫人。
面皮厚者,性纯而孝。
面皮薄者,性敏而贫。
身肥面瘦者,命答长性缓。
身瘦面肥者,命短性急。
面白身黑者,性易而贱。
面黑身白者,性难内而贵。
面如黄瓜者,富贵荣华。
面如青瓜者,贤哲堪夸。
故有诗曰:
梁高起岂平常,纹促中年寿不长;
地馈丰圆田地盛,天庭平阔子孙昌。
又云对面不见耳,问是谁家子。 (主大贵)
对面不见腮,此人何处来。 (主大不好)
又云面丽身细人福,面细身粗一世贫。
缓有玉楼无总发,一身无义亦无容亲。
这句话的原文应该是:“处贫贱易,处富贵难“这是苏轼的一句名言,具体为你解释一下:
苏东坡洞悉人性的窘境,早就说过:“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贫贱者易生焦渴,富贵者易生厌倦,二者都不是好事。但贫贱者至少可以怨天尤人,把焦渴之苦归因于外部困难的阻迫,维持对自己的信任。而富贵的厌倦之苦完全是自作自受,没法向别人赖账,必须自己承担全部责任,不能不内心恐慌。贫贱者的焦渴是处在幸福的入口外,还有追求的目标,种种希望尚存。富贵者的厌倦则是面临着幸福的出口,繁华幻影已在身后破灭,前面只有目标丧失的茫然和清寂。这样比起来,东坡先生所言不差。难怪他常常警告自己:“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亦如德国人尼采说的:“人生的幸运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3就是保持轻度贫困。”他们都对富贵瞪大了警惕的眼睛。人类虽然不必太富贵,但总是要富贵的。东坡、尼采二位的拒富仇富主义终不是积极的办法,不能最后解决灵与肉、心与物这个永恒难题。只是现代不少人富后的苦日子,不幸被二位古人言中,实是一桩遗憾。
苏东坡一生坎坷,但总是能安能乐。如果说陶渊明还多了一些悲屈,尼采还太容易狂躁,那么苏东坡便更有健康的光彩。他是一个对任何事都有兴趣的大孩子,是一位随时能向周围的人辐射出快乐的好朋友,是一位醉心于艺术探索、政治改革以及兴修水利的实干家--可见他的安贫不意味着反对“富”民。我每次想起他的形象,便感到亲切并发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