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我不清楚无法帮助你你问问别人
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数"和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 是因为"九" 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symbolicmeaning),在我国可以说历时最久,涉及面也最广。 "九"作为数不同于一 般数字,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数字,它起初是龙形(或蛇形)图腾化之文字,继而演化出"神圣" 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如天 分九层,极言其高,天证/诞日为正月初九,636f70797a686964616f362天子祭天一年九次。更有趣的是连皇宫建筑都与"九"有关。例 如,北京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问,门上饰有九路钉(即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排)。汉语词汇中也常 用"九"来形容帝王将相的称谓,如"九五之尊"(imperialthrone);称官位仅次于皇帝的王爷为"九千岁 "等。
根据阴阳五行与数的关系,万物之根均为数,宇宙也是数。数始于1而终于10,五行也是数,按传统的五行 理论来划分,则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以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以5、6为土:5为阳土,6为 阴土。以7、8为金:7为阳金,8为阴金。以9、10为水:9 为阳水,10为阴水。这就是将"象"、"数"与五行 结合起来推演变化,用以显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由此看来,"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征着天。传说古 代中国人把天分为九层,九层天是天的最高处,汉语中有关词汇有"九重霄"(指极高的天空,"九霄云外" ,"九天揽月","九天九地"等。另外,天坛,这个明清两代祭天的场所,其建筑无处不体现着“九”的象 征意义。 民间传说中还有"九头鸟的故事。
中国人以"九"为大数,刘师培在《古书疑义举例补》一书中写道:"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 ;"《素问》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
九。"因此,汉语中有"九九归一"或"九九归原"之说。因 从"九"为数之
极而引出人生之限,故"明九"或"暗九"均为人生之"坎",避讳有“九”之岁。例如:“ 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红楼梦》)。
此外,《词源》中说:"九:虚指多数。""九"作虚数解时,是数的一种语义模糊现象。《现代汉语词 典》中,"九"的意思有三个:(1)数目,八加一
后所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 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3)表示多数或多次:九泉,三 弯九转等。因此, 汉语中有不少和"九"有关的成语。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九流宾客"等等。
在我国,数字"九"涉及面在所有数字中最广。含有数字"九"的词汇也十分丰富。如,"九州"是指传 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因此,有的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就取名为“九州方圆" ,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法叫"诛灭九族";古代传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因此,《红楼梦》第九回 中用"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来比喻贾氏家族族大人多,龙蛇混杂,好坏不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还有" 九龙杯"等。此外,在文娱、体育等词汇中,数字"九"也比比皆是。如,许多歌名都以"九"开头:"九妹 "、"九九艳阳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等;乐器中也有"九音锣";在体育活动中,"九柱戏"(nine pins),兵器中有"九节鞭"〔但这与西方文化中的"九尾鞭”地名中也有一些以"九"开头的,如"九
寨沟"、"九华山"、"九江"和"九龙"等。此外,中国人常把" 九"看成为吉祥数字之一。在申请电话号码时,人们宁愿多出钱去买一个尾数为"8"或"9"的吉祥号码。比 如,湖南有线电视台的"欢乐热线"号码为"16899919"。
对"九"所解释的意义比《现代汉语词典》所解释的意义还多.
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此。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因此“九五”一词来源于《周易》之说应比较可信。
“九五之尊”久成习语,惟何所取义今人多已茫然。
由于拙著《寓言的密码》要出一个加注释的新版,“九五之尊”也在须注之列。我想这是汉文化的传统知识,不便由我自作解人,最好找权威的解释,于是翻了家里所有的工
具书,结果除了《辞海》和《中国成语大辞典》,居然大部分工具书都不收此条。
《中国成语大辞典》有“九五之尊”条,释文如下:“九五:《易》中卦爻位名,术数家以为是人君的象征,因指帝王的尊位。”(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页)
《辞海》有“九五”条,释文如下:“《易经》中卦爻位名。九,阳爻;五,第五爻。《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省略号原有。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871页)
这两条对不求甚解的外国人有用,可以做“汉语托福”考试的标准答案,但对已经知道“九五之尊”指皇帝的中国人基本上没用,两者都只说了“是什么”,却没说“为什么”。
我又上网去查,希望找到“易学家”的权威解释,不料“易学家”们也语焉不详,说九道五,多望文生义。即此可见那些易学家都是在蒙事。不得已,我这个于易学一窍不通者只好强作解人地简释如下———如果解释得太复杂,读者会烦死,而这种知识根本就没用。但中国古代的蒙事者对这些没用的知识是非常精通的,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被骗者固愚,骗人者可不愚。然而现代蒙事者却远逊前辈,他们自己已经愚得离谱,被这种愚人愚弄的人,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八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皆三爻,六十四复卦皆六爻(由八经卦分别组合,上下相叠)。用《周易》占卜时,不仅要确定卜得哪一卦,还要确定卜得该卦哪一爻,故卦吉而爻凶,或卦凶而爻吉,在易占中是常事,这就为卜卦者尤其是释卦者留下了极大的解释空间,无论后验的事实如何,都可以说成“无占不验”。占卦根本就是心理骗术。
既然在易占中,确定具体爻位如此重要,因此每一爻都必须命名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3,命名以两个数字表示。通例是,前数明爻之阴阳:阳曰九,阴曰六;后数定爻之序位,由下至上曰: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故九二、九三、六四、六五者,前数标爻之阴阳,后数示爻之序位。惟最下之首爻与最上之末爻反是,曰初九、初六、上九、上六,乃序位在前,阴阳在后。故“九五”者,谓第五位之阳爻也。然而只要某卦之第五爻为阳爻,该爻就叫“九五”,但“九五之尊”仅指“飞龙在天”的乾卦第五爻。
或问:既然“上九”最高,“九五”次之,那么以帝王之尊,为何不称“上九之尊”,而谓之“九五之尊”?盖吾国思想,谓“满招损,谦受益”(《尚书》),“知雄守雌,知白守黑”(《老子》),“过犹不及”(《论语》),“虚则剞,中则正,满则覆”(《荀子》),“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盛之有衰,生之有死”(《晏子春秋》),“昌必有衰,兴必有废”(《论衡》)。以《易》言之,则是“复极必剥”、“泰极必否”。故《易·乾》“上九”之爻辞曰“亢龙有悔”,《易·文言》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用俗话来说,就是“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九五”本非示尊之意,而是示退之意。“天子”者,天之子也。天最高,可居上九之位,即使贵为天子,也只能屈居九五之位。可见“九五之尊”本是不通之论,是奴才对帝王的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