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史,记事者也”意味着记载历史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0,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从又持中,中,正也”表明要客观公正。
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汗青
读音:hàn qīng。
解释: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烤时竹子上冒出的水像汗一样,所以古人称竹简为汗青。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引证: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史册
读音:shǐ cè。
解释:指记录历史人物的过去的书。
引证:郭小川《忆延安》:“是什么,在史册上金光闪闪?”
3、史籍
读音:shǐ jí。
解释:历史典籍,史书。
引证: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几世纪几千年的史籍,正象心血如潮,一刹那间已现重重的噩梦。”
4、史乘
读音:shǐ shèng。
解释:正史,在史书上有记载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事的真实历史事件。
引证: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翻译: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这三本官方史书都是记载齐桓公、晋文公时的事情,都属于历史。
有,而且多,就象古代的皇帝,…,君候,…。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颗炸弹炸死了前来攻打宋朝的蒙古大汗,就跟电视剧神雕侠侣里面讲的一样,大汗被敌方杀死,蒙古大军陷入到一片慌乱当中,更夸张的是就连正在进攻印度的蒙古军队也因为大汗的去世而撤离,为的就是回来争夺大汗的宝座,当然宋朝也因此免于被灭亡的境地,而且靠着这颗炸弹依然延续了几十年,然后也间接地拯救了世界。
所以说往往历史的走向就是这么神奇,一个很小的炸弹就可以改变世界,当然这也得益于蒙哥的轻敌,要不是蒙哥自己艺高人胆大,让e68a84e799bee5baa6339手下给他建了一个很高的高台去观看战局,宋朝的士兵也不一定能够发现他的位置,当然他也不会死。
有可能也会像他征战西亚的弟弟一样,建立伟大的功业,占领西川从而顺势拿下整个宋朝,而且在印度的那支军队也不用回来,可以继续攻打印度,但是事实是残酷的,一次小小的蝴蝶效应就有可能引发大的风暴。
但是话又说回来,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军队,还是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以及破坏,就比如说三次西征就让欧洲的人口减少了一半还多,特别在攻打西亚的时候,屠杀了1500西亚人民,这次屠杀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在如此凶猛的铁骑之下,元朝也打下了大大的疆土,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时期疆土最大的一个朝代,横跨欧亚俩个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