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当头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解释】:佛教禅宗zd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示版例】:那日程希明~,未免触动了天良。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四回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出 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临济义玄禅师问权乐普曰:‘从上来;一人行棒;一人行喝; 阿那个亲?’对曰:‘总不亲。’师曰:‘亲处作么生?’普便喝;师便打。”
例 句
我们应该~那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分子,使他们立即停止各种犯罪活动。
一个人的头上有棒子,而且还有喝字,包含棒、头、喝的成语只有当头棒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31喝。
当头棒喝
成语拼音:dāng tóu bàng hè
成语解释: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扩展资料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成语繁体:当头棒喝
成语简拼:DTBH
成语注音:ㄉㄤ ㄊㄡˊ ㄅㄤˋ ㄏㄜ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当头棒喝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当,不能读作“dànɡ”;喝,不能读作“hē”。
近义词: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成语例子:我们应该当头棒喝那些不法分子,立即停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造句:
1. 他需要有人当头棒喝,告诉他"你这是自作自受"。
2. 你这番话犹如当头棒喝,震醒宛如睡梦中的我。
3. 这一突发事故无异当头棒喝,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4. 给你一个当头棒喝,看你还醒不醒?
5. 老和尚一席话犹如当头棒喝,他幡然悔悟。
疯狂猜成语人头上一个棒子 脑袋和棒子成语
当头棒喝 [dāng tóu bàng hè]
[释义]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