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左传 襄公十一年》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抄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出自唐代文臣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节选如下: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如下: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
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十思”。着重规劝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自身修养上要“谦冲”,在用人上要“虚心纳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结尾归结出治国方法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
作者的这些主张,为唐太宗所采纳,有助于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1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
作者简介
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参预朝政,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谏太宗十思疏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zd,有备无患”。指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在文中是魏征对唐太宗提出的主要论点。
居安思危:[ jū ān sī wēi ]
详细解释
1. 【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2.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3. 【示例】:得宠思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拓展资料:
(1)我版们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很好,但也权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2)汛期快要到了,我们要居安思危,做好防洪准备。
(3)"平时如战时"的意思不就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吗?
(4)居安思危才能确保平安。
(5)居安思危也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