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向右先传至a电极处,该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b电极处的膜电位还未发生改变,膜外仍为正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即从b→a;在ab中间给予刺激,如果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则会同时到达两极,指针不发生偏转;如果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递,则指针只偏转一次.因此,选取a和b的中间点刺激,能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还是单向传导.
(3)①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因此,从神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37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是由神经元的轴突结构组成的.
②传导速度=
距离 |
时间 |
(4)①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为: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i?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丙,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正确的应是假设2:即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故答案为:
(1)负 钠
(2)b→a
(3)①轴突 ②30
(4)①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②2
(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抄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2)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主要原因是由于神经元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从而导致细胞膜内表面为负电位.
(3)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4)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于箭头处施加以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b、c、d和e处,而a处不能测到动作电位.
故答案为:
(1)负
(2)K+ K+外流 高于zd
(3)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4)C
A、神经细胞处复于静息状态时,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制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正确;
B、静百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度,B错误;知
C、静息状态下,膜内是负电位,C错误道;
D、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D错误.
故选:A.
(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
(2)若在甲图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兴奋传导到a时,a处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而此时b处仍为外正内负,因此a与b之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b→a.
(3)由图分析可知,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轴突;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13-10)÷(3×10-3-2×10-3)=30m/s.
(4)刺激强度从S1增加到S4过程中,没有电位变化;S5增强到S8过程中,电位有变化,但电位变化并没随刺激增强而增强.因此刺激强度低时,膜电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3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很快被分解.当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使⑥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持续结合,导致突出后膜持续兴奋.
故答案为:
(1)负 K+外流
(2)b→a
(3)30
(4)刺激强度低时,膜电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5)⑥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