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言之来有礼[yán zhī yǒu lǐ]:说的话有道理。
神会心融[ shén huì xīn róng ]: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浅显易懂[ qiǎn xiǎn yì dǒng ]:浅显:浅近明显。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
微言大义[ wēi yán dà yì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源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洞彻事理[ dòng chè shì lǐ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赤诚相待毛遂自zd荐
洛阳纸贵
才高八斗
曲高和寡
开卷有益
卧薪尝胆
投笔从戎
江郎才尽
按图索骥
约法三章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退避三舍
指鹿为马
狗尾续貂
口蜜腹剑
涸辙之鱼
请君入瓮
唇亡齿寒
抱薪救火
草木皆兵
势如回破竹
九牛一毛
南柯一梦
一暴十寒
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
班门弄斧
呆若木鸡
瓜田李下
夜郎自大
杞人忧天
奇货可居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好好先生答
高山流水
后来居上
千里送鹅毛
五十步笑百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不言而谕、不言而喻、显而易见、茅塞顿开
一、不言而谕
【解释】: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宋·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译文】:“呜呼唉,我如果有了,不说就明白,这也是为什么劳。”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事理非常明显
二、不言而喻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译文】:“仁义礼智植根于心,其色彩的,然而出现在脸上。袁盎在背,用在四肢,四体不言而喻。”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明显
【近义词】可想而知、一目了然、无庸赘述、了然于目、不问可知、不在话下、不言而谕
【反义词】模棱两可、扑朔迷离、强词夺理
三、显而易见
【解释】: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出自】: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
【译文】:“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从没有一个人辨别的。”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说话、写文章等
【近义词】一望而知、彰明较著、有目共睹、昭然若揭、不言而喻
【反义词】模棱两可、如堕烟海、图穷匕首见、如堕烟雾、讳莫如深、图穷匕见、高深莫测
四、茅塞顿开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译文】:“在经过的小路上,介绍才能成为路;为间不用,那茅草堵塞了。”
五、醍醐灌顶
【解释】:醍醐:酥酪上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0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译文】:“我知道有醍醐灌顶,能让清凉头不热。”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发聋振聩、振聋发聩、茅塞顿开
【传道穷经】:道:孔孟之道;穷:穷尽;经:经来典。传授道理,穷尽经典。
【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传道授业】: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词强理直】:言词有力,道理正当充分。
【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源辞严厉,道理纯正。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巧理拙】: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
【辞顺理正】: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存神索至】: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旧指百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大方无隅】:大方:最大的方形;隅:角落,方角,棱角。指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比喻空泛的大道理没有锋芒。
【盗亦有道】: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道大莫容】度: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颠扑不磨】: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同“颠扑不破”。
【攧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