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大大咧咧 龇牙咧嘴
1、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4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3、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4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有心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 应该是俗语
成语查询结果
成语词目 释义 出处 人气
蹈常袭故 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惧不免于.. 461
蹈袭覆辙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 《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轧辙。” 395
劳师袭远 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404
什袭而藏 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 《太平御览》卷五十一引《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 401
突然袭击 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 525
袭故蹈常 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惧不免于.. 400
袭人故智 袭:因袭,套用。智:指计算。套用别.. 398
传圭袭组 指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 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 11
传龟袭紫 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 《后汉书·阴识传赞》:“恂恂苗胤,传龟袭紫。”李贤注:“公.. 11
传爵袭紫 指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 无 9
重规袭矩 指前后相合,合乎同样的规矩法度。亦.. 汉·王符《潜夫论·思贤》:“虽相去百世,县年一纪,限隔九州.. 15
重金袭汤 指几重金城汤池,防守非常坚固。 宋·司马光《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6评项羽诛韩生》:“疏斥忠良,猜忌有功,使臣下皆.. 15
蹈袭前人 蹈袭:因袭,沿用。因袭前人,缺乏创.. 《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13
东抄西袭 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 8
仍陋袭简 因陋就简。指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 《明史·王铭传》:“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 22
什袭以藏 什:形容多;袭:重迭。一层又一层把..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 9
什袭珍藏 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 《太平御览》卷五十一引《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 12
因袭陈规 沿用老规章。因袭:继续使用。陈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