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解释 > 范仲淹的详细资料-范仲淹的资料

范仲淹的详细资料-范仲淹的资料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解释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光”。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调。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慨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滨,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说:“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广。”自唐朝以来,就成为誉满天下的名胜古迹了。岳阳又为通往西南的必经要冲。唐、宋时代,朝廷贬官,大多远谪西南。这样,久负盛名的岳阳,又有楼观胜景,便成了历代失意的官吏与诗人游会登临之所了。正如文中所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些文人才士,到此一游,触景生情,能不援笔振辞、泼墨为文吗?故尔,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秀诗文,当然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单是在唐代,自张说谪守岳州建楼与宾朋酬唱以后,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等大家名流,就都曾到此,留下过题咏的名篇。

如今,范仲淹受友之拜托,为岳阳楼作记,前有佳作熠熠,要想不为败笔,范仲淹还要有相当的勇气呢!李白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他登到黄鹤楼上,美景唤起了他的诗兴,使他又要吟出诗来。然而,他抬头望了崔颖的《登黄鹤楼》,便慨然唱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只好敛平叹之而去。像李白这样的文学巨匠,对崔颖尚且退避三舍,而今范仲淹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景况下,来写岳阳楼记,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他居然写出来了,而且文章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造诣,都能在千百篇写岳阳楼的诗文中,首屈一指。他怎么有这样的神来之笔呢?原来,他不蹈前人窠臼,不拾他人牙慧,而是别开生面,另辟新境。

我们知道,范仲淹少时有大志,虽吃粥度日,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举进士后,曾带兵边塞,屡建大功,西夏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相戒不敢犯边。在朝廷中,他积极主张改革朝政,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锐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诬告“前在汪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宋史》卷三百三),于庆历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为一个封建文人,遭到贬谪,不能不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愤懑、颓丧情绪。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曾说:“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惟悼之叹,发于诗作,持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5,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懒数场!”等楼修好后,他要痛哭几场哪!范仲淹深知这位平素“尚气,倜傥自任”(《宋史》卷三百三)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担心他闹出事来,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此机会。现在,滕子京知岳州,两年时间,政绩卓著,“乃重修岳阳楼”,便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文以记胜。这样一来,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e68a84e8a2ad7a64366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徐州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后,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县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后,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断齑画粥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2、龙图老子

宝元元年至庆历三年(1038年—1043年)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

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又一次来到你的身旁,面对衣袂飘然,捋髯沉思的你,我的心盛满虔诚与向往。

车辆、人流,熙熙攘攘从你的身边过去,又回来。风姿绰约的黛溪湖静静的躺在你的身边,"旧貌换新颜"的黛溪河,绿柳青草相映,秀美如画;你的面前高楼耸立,商店如龙。千年后的今天,一个能熟诵你的千古绝唱——《岳阳楼记》的风华少年却与你相会在这样一个明朗的清秋,是冥冥之中的约定,是一份心灵的默契?(每一次我都情不自禁的这样想)在这个朝气蓬勃的已跻身省经济强县之列的现代化城市的一角,你默默望着感受着眼前的这一切,神情悠然。我想,你定为飞驹过隙、白云苍狗的时世沧桑而感叹嘘唏,而千分万分的惊喜吧。一生怀揣国计民生,追求民富国强的你,今天你所看到的可是你理想中绘描的景象?

我自感也是一个满怀理想,正为美好的明天而求索奋斗的莘莘学子;于是,我喜欢走进你的过去,从你坎坷曲折的人生履历中汲取着精神的营养。
你两岁丧父,随母亲改嫁来到梁邹这块土地。21岁,为励志求学,宁肯放弃家中优裕的生活去附近长白山的醴泉寺读书。清灯苦读,常常读到东方欲晓。生活清贫,吃粥维系,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对家中生活奢侈的、无所事事的兄弟总看不掼,并屡屡规劝。在南京应天府书院就读,五年未解衣就枕,食物不充裕,甚至不得不吃粥度日,有时一天只能喝上一顿。别人知道后送来饭菜,食物都放坏了却不尝一口,说:"我不是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习惯于粗茶淡饭了,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的下粥吗?"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苦读终成大才。说到此,我总是满怀忧虑。想想身边的许多同窗,餐厅里大肆挥霍,平时零食不离嘴,穿衣服赶时髦,比品牌;而遇到一点小挫折便要死要活,萎靡不振。学习上缺少吃苦精神,缺乏意志品质,成绩下滑了,就破罐子破摔,开始"混"日子。这样的结果是:爱心缺乏,胸无大志,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走向自卑的极端,要么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我们是生活在"蜜罐子"中的一代,身体棒棒的,精神上却开始缺"钙"了。据有关权威部门调查表明现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普遍下滑便是明证。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感同身受。如此下去,谁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担?面对同窗,我想让他们早一点走近你,走进你的精神家园,倾听你的教诲。或许应该庆幸,让我早一点走近了你,早一点与你相约在这美好的金秋。修剪去了身上许多的"残枝败叶",我感到了清爽与轻松,对自己心中的梦想更加坚贞不一,信心满怀。如今,与一千多年前的你的读书环境比较,我,我的同窗,还有什么样的苦吃不了,还有什么样困难令我们望而却步,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虽然时代变了,而你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警人铭心。我还知道你入仕途后,心怀百姓,政绩斐然,调至中央。却因生性耿直,屡屡直言进谏,坚持"宁鸣而生,不默而死"。也由此招致祸患,几次大起大落,却仍百折不挠,本色不改。以满腔热情报效国家。我想,这与你青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应该是息息相关吧。"九尺平台,始于垒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垒土",他的许多东西将会有益或贻害一个人的一生。珍惜现在,就是在培育美好的明天。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构建成你生命的精神家园,也托举起中国历史上一棵巍然挺立的大树,名垂史册,流芳千古。万事德为本,崇高的理想、旷达的胸襟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6才会成就更加光辉绚烂的人生。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多么深刻的教益呀!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植下一棵能遮蔽梁邹大地的精神之树。历史是一笔财富,你是邹平财富中的财富。伫立你的面前,你巍然成一座高山,我思想的触手,总是一次一次努力的攀登,再攀登,--虽然我知道我永远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一天,但我却一次又一次体验到了那份攀登者的兴奋与快乐。见贤私齐,只要我们在"思",想"齐",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每一次面对你,你总赋予我诸多的豁然顿悟和对生命的思索。从你深邃的眼睛里,我读出了你的那份"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超然胸襟;从你深深的皱褶中,我读懂了你人生的磨难与沧桑,心怀天下的那份执着;从你卓然挺立的身影,我读出了你"胸中自有甲兵数万"的那份冲天豪气;从你的人生史书里我悟出了生命价值的真谛------在你的赋予中,我成熟了许多,更收获了许多。

再一次把你仰望,忽然觉得你是这般亲切,和霭慈祥,如一位老爷爷般注视着我,给予我莫大的温暖和力量。再一次把你仰望,我更觉得你是一位给我教益的师长,用自己的经历正谆谆教诲着我,给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走到你的跟前,轻轻触摸着你冰冷的身体,你离得是这般近,你早已成为我的朋友。

相关阅读

  • 范仲淹的详细资料-范仲淹的资料

  • 成语大世界成语解释
  •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隋唐英雄里面的猛将,那些是虚构的,那些是真实存在的? 隋唐英雄排名中多数是虚构的人物,请问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真实排名... 隋唐十八杰被后人传颂,具体的人物和排名是什么? 隋唐演义中哪些故事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 有关苦尽甘来的名言和素材 关于“苦尽甘来”的名言和素材有哪些? 苦尽甘来名言诗句 苦尽甘来经典句子 我的寒假生活500字 给朋友的祝福语 怎么写? 童年趣事400字四年级作文 美文摘抄500字 文言文注释的内容包括那四个方面? 文言文的注释有什么特点 有哪些帮助 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上所有文言文的注释有哪些? 文言文的译文以及注释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天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范仲淹的详细资料 关于范仲淹的资料 范仲淹资料 范仲淹生平资料 有哪些含“日”字的成语? 带日的成语有哪些,含有日字的四字词语 带有日字旁的成语有哪些 带日字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老师传授知识”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受教”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教人”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手把手地教”的成语有哪些? 质以诚为根是什么意思 民以食为天,下一句是什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解 食以安为先 安以质为本 民以食为天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怎... 形容人“心胸宽广”的成语有哪些? 表示心胸宽广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心胸宽广”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心胸宽广的成语 带“杯”字的成语有哪些? 祝福企业的成语 求些祝福的成语,要求里面要带有数字的 急求!祝福企业发展的成语 鞠躬尽瘁什么意思 鞠躬尽瘁的意思 鞠躬尽瘁中的“瘁”字是什么意思 鞠躬尽瘁的意思是什么? 期中考试要到了,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的基础知识,包括容易考... 求50组多音字,并注音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